“宇文贇考慮的確實不錯,楊堅既是忠良西魏大將軍楊忠之後,又是自己的皇后的父親,在利益上,他們是一體的。”
“而且,楊堅心智堅定,不是宇文護、宇文泰的黨羽,所以宇文贇才對外戚楊堅這麼大的信任,而這種信任就是楊堅命運轉折的開始。”
“由於宇文宗室的勢力太過龐大,從周宣帝繼位起,就給其造成了很大的心裡壓力,所以宣帝勢要一一拔出這些王朝的毒瘤,從這方面來看,宇文贇還是對自己的皇位負責了。”
“他開始對大臣大開殺戒,但是,宇文宗族本來是鼎立之勢,幾大宗王被殺之後,權力被分散,宇文家族在政治權力中心的位置也就漸漸發生了變化。”
“周宣帝宇文贇病重之時,想要將五王召回京城,交代後事,但是一直以來幫著宇文贇打壓五王的大臣鄭譯、劉昉害怕五王秋後算賬,就假傳詔令,讓楊堅輔政。”
“也就是說在大象二年五月,楊堅正式參與輔政,在宇文護專權的時期,楊堅已經蟄伏了8年之久,後來北周宣帝上臺,他才開始漸漸接觸到權力的中心。”
“對於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又有膽識的人來說,這次輔政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楊堅並沒有按照劉昉他們的安排做事,而是自己掌控大權,還培養自己的'心腹。”
“隋文帝的運氣確實不一般,他的到的皇位對於一些人來說太容易了,就像老天賞飯,天掉餡餅,這位置可是別人推給他的。”
“就這樣周宣帝宇文贇在位不到二年,於大象二年五月病死,楊堅以宣帝后父的地位,聯絡典掌機密的近臣漢世族地主鄭譯、劉昉等,假稱受遺詔輔政,時宣帝子靜帝宇文闡繼位,年僅8歲。”
“楊堅自任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至此,北周的國家最高權力,實際落入楊堅手中。”
“當時的宮內上下一片混亂之際,又是一朝孤兒寡母惶惶不知所以,年僅8歲的皇長子宇文闡被立為帝,周宣帝時,刑政苛酷,人心崩潰而不歸附,朝野還沒有堅定的志向。”
“楊堅任大丞相後,施政寬和,精簡嚴苛的法令,躬行節儉,天下之人心無不歸附於他,楊堅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
“當時的天元皇后楊氏還在高興自己父親掌握權柄,以免他姓權臣或皇族中野心大的人篡位。”
“殊不料,這位楊堅奪起外孫的皇位來毫不手軟,不到兩年,就遍誅宇文皇族,共計殺周朝文帝子孫二十五家,孝閔帝子孫及明帝子孫6家,武帝子孫12家,荒唐皇帝宇文贇的兒子宇文闡禪位後即被殺,時年不到9歲。”
“宇文贇另外兩個幼子還在懷抱之中,為斬草除根,也被楊堅誅殺。”
“還以謀反的罪名,先後殺掉了趙王、越王、陳王、代王、滕王等、清除了鮮卑族中的反對力量,同時又拉攏元諧、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鮮卑貴族。”
“加之其餘宇文氏的宗室疏屬,幾乎為楊堅誅殺無遺,成千上萬的鳳子龍孫均於一年多內慘遭屠戮。”
“公元581年,楊堅由隋國公晉封隋王,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
“楊堅當上皇帝之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對於反叛者絕不手軟,對於百姓寬厚仁慈,一些朝廷官員並沒有當官的本事,即使有些事幫助過他的,他也還是罷黜了他們的官職,呼叫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