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糧食產量,並透過大索貌閱和輸籍之法完善戶籍制度、稅賦制度,提供了大量隱蔽的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積累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儲備的糧食可供五十年食用。”
“隋文帝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積穀制度,中央的糧食儲備已經爆滿,於是又在地方上設立糧倉,開通長安到城關的廣通渠,在各地建糧倉,儲備糧食原是為災荒之年使用的,遇有水旱災年,便應取倉糧賑濟百姓。”
“經過了隋文帝24年的統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復興,被稱為開皇之治。”
“和宋太祖一樣,隋文帝所改革的政策也是有誤區的。”
“而他最大的功績就是結束了368年戰亂紛爭、王權分裂、軍閥混戰、諸侯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分久必合的目標,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重新實現了君主專制制度,重新確立了漢族的統治的地位,結束了胡族專政的局面,迴歸了中原思想和文化以及中原漢族的正統地位。”
“說完功,繼續說過。”
“在隋文帝的統治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許多功績,同時也能看到與此相矛盾的隱患。”
“後代往往過分責備二主煬帝的暴政,卻不知在隋文帝統治期間已有哀亡肇端,在隋文帝的許多治績背後,潛伏著禍機,可最大的過,無非是選錯接班人。”
“隋文帝的積財本領和勤儉節約應該是大家公認的。”
“而隋文帝就犯了這一個錯誤,積財而不知如何用財?”
“隋文帝就如同一位吝嗇的守財奴,一味大量囤積財富,卻不知如何使用。”
“他命令各糧倉,除非皇帝有令,否則不許隨便開倉,他所積蓄的財富,不僅成為百姓的重負,而且後面成為了隋煬帝窮奢極欲的憑資。”
“而且隋文帝不但對百姓嗇於財物,在朝廷內部及其父子之間也以節儉號令。”
“作為一名封建帝王,節儉本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在這方面文帝確有過人之處。”
“在他統治期間,朝廷上下儉樸之風盛行。”
“秦王楊俊因在幷州總管任上奢侈縱慾,大修宮室而被文帝免官。”
“越王楊秀也因奢僭被廢為庶人。”
“太子楊勇好美色,寵宮女,漸漸失去隋文帝及獨孤皇后歡心,終被廢為庶人。”
“隋文帝對兒孫的嚴格要求,無疑是許多封建帝王所做不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