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0章金字招牌 (2 / 2)

“還有一次,郭子儀的兒子郭曖與公主鬧矛盾,郭曖一氣之下說:“沒有我們郭家,哪有大唐江山。”

“郭子儀知道郭曖說這句話之後,馬上捆上自己的兒子,去皇帝面前請罪,唐代宗認為子女之間的事情,應該讓子女自己處理,用不著家長出面。”

“唐代宗並沒有責罰郭曖,反而是郭子儀回家打了郭曖幾十杖,以示懲戒。”

趙構:懦夫,兒子被打居然去教育自己的兒子,只知道窩裡橫,那麼大一個大臣居然就一個僕人,過的真窩囊!

趙匡胤:你他n的給老子閉嘴,趙高牽著的那頭鹿是不是把你腦子給踢了,郭子儀他不這樣做怎麼打消皇帝對他的顧慮,沒腦子的玩意,張姑娘繼續。

曹操:哈哈!這是自己祖宗都看不過去了!

“在郭子儀一再的謙虛、忍耐與退讓之下,郭子儀最終安享晚年,以85歲高齡病重而死。”

“在郭子儀去世之後,他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唐德宗追贈他為太師,配享宗廟。”

“郭子儀去世之後,他的子女也都得到皇帝的重用,在唐朝後期,郭氏家族也一直興盛不衰。”

秦始皇:這才叫真正的智慧!

“一說“安史之亂”肯定想到的功臣就是郭子儀,而郭子儀怎麼走到這一步,開頭肯定得說當時的武狀元。”

“其實出身於家道中落計程車大夫家庭的郭子儀是在武則天執掌天下的時候參加武舉科舉,以武狀元的身份進入仕途的。”

唐太宗:不是說武則天是以文治國嗎?科舉也是考的文學?

“這話也沒毛病,武則天剛上臺的時候是重文輕武的,對軍界進行了大清洗,全部換上自己的親信。”

“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武周的軍隊戰鬥力那是一個急劇下降,很快就面臨了邊境防禦壓力的陡增,對外戰爭那也是一敗塗地。”

“後來,武則天就著急了,為了選拔軍事人才,提高軍隊戰鬥力,適應保衛邊防和對外戰爭的需要,她在公元702年趕緊下詔“教人習武藝”,並頒佈考試辦法,武舉制度由此確立,郭子儀就是在此期間參加科考中了頭名狀元郎的。”

“郭子儀雖然中了武周的武狀元,最高官職也不過是做了安西、北庭的副都護。”

“加上武周政權時間不長,被擁戴李唐的文武大臣逼退,政權又回到了李唐手裡,所以嘞,郭子儀在武則天時期屬於英雄無用武之地,估計武則天對郭子儀的印象也隨著擱置而淡忘了。”

“但武則天絕對沒想到,“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年在她治下參加武舉考試,一舉奪得頭籌的郭子儀,成為了古代種花國最有出息的武狀元!”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