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後來就進入了唐玄宗的武將序列,大家都知道,唐玄宗初期那是開元之治的時代,四方來朝、八方來賀,天下一片太平。”
“老郭同志呢雖然沒有啥仗可打,但在官場上還是很順風順水,官運亨通,五十二歲那年終於當上了左武衛大將軍,這可是正三品的大唐高官。”
“不過對老郭同志來說,和平時期是沒有戰功支撐,要想再往上升職就比較困難了。”
“後來,郭子儀的母親向氏去世,反正太平時期也沒仗打,也許空有一身武藝這輩子都未必能用得上,人家郭子儀索性辭職回老家為母親守孝去了。”
“估計這時候的郭子儀心裡是失落的,“壯士暮年,灰心不已”。”
“郭子儀辭職回去守孝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55年,雜胡人安祿山、史思明製造的安史之亂爆發,國家幾近覆滅,安祿山率領的大軍幾乎戰無不勝,無人能敵。”
“正所謂“國難思良將”,所以,這時候的唐玄宗想起了辭職回家守孝的武狀元出身的郭子儀,趕緊下道聖旨,徵啟還在守孝期間的郭子儀並改封為衛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一直沒啥大作為的郭子儀也因為這場亂局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成名之戰。”
“郭子儀果然沒有辜負大唐皇帝的重託,奉命討伐叛軍的他率領大軍不僅收復了大量失地,還打敗了善於用兵而且無比狡猾的史思明、崔乾佑等領導的叛軍,最終讓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得以保全下來。”
朱元璋:趙構那就是一番屁話,相比較郭子儀的功勳,朕反而看中他的智商和情商,“吃虧是福”,說的一點毛病都沒有,郭子儀的晚年生活就連我這皇帝都十分羨慕。
朱棣:功高主不疑,權重人不忌。這皇帝也不是傻子,好幾次的解除兵權,難道還看不出來,有郭子儀在,大唐就能安然無恙嗎?
“大家所說都有道理,我呢說一個題外話題,怎麼說也是後世的名人,或許對大家來說這人不算太重要,這人在我們後世可謂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偶像,當然,我也不例外。”
“那就是詩仙李白,可能有人還不知道,李白還是郭子儀的恩人,李白在我們後世那真的是家喻戶曉,小孩可能不知道曹操,不知道朱元璋,李世民,不知道這些人物,但一定知道李白。”
“在李白還受唐玄宗欣賞的寵臣時期,有一天,李白正在長安大街上閒逛,看到一隊刀斧手擁著一輛囚車經過,上前一打聽,原來是一個犯了法的軍官,按軍法被押送到東市口去行刑。”
“天性浪漫的李白,瞧那犯法軍官身材魁梧,容貌英偉,回答問話沉著冷靜,聲如洪鐘,沒有絲毫一般人臨死之前的那副熊模樣,頓生惜才愛才之心,介紹了自己當時炙手可熱的身份後,叫聲“刀下留人”,我馬上去討免罪聖旨來。”
“真是蒼天有眼,力助李白做善事,不一會兒李白就把赦敕討來了,這犯法軍官就是郭子儀。”
“郭子儀被赦免時,現場給李白恭敬地行個禮,道聲大恩沒齒難忘後就告辭了。”
“以後郭子儀越幹越順手,不斷立功,不斷升官,反而,李白卻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