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9章背水一戰 (2 / 2)

“別說,很管用,直接讓韓信更加忠心了,所有人都清楚誰拉攏到韓信誰就能贏,項羽也不例外,最終請能言善辯的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可不管武涉怎麼說,韓信終不為所動,表達了“雖死不易”的忠誠。”

“武涉走後,韓信的心腹蒯徹也來勸他,最終也沒能勸動韓信。”

“也正是韓信的留下,才有了大漢的天下!”

“劉邦因屢戰不勝而心力交瘁,便提出“中分天下”和項羽講和,項羽答應了,並把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送回漢營。”

“但,在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下,劉邦利用項羽東撤之機突然發起攻勢,同時約韓信、彭越南下合圍楚軍。不過劉邦急躁冒進,最終大敗。”

“面對曾經在鉅鹿之戰以三萬人馬大破秦軍四十餘萬,在彭城之戰以三萬兵馬打敗了五十六萬漢軍的戰神項羽,所有人都認為只有韓信才是項羽的真正對手。”

“劉邦請韓信擔任漢軍的統帥,指揮七十萬大軍和項羽的十萬人馬PK,這也是楚漢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場戰役——核下之戰!”

“劉項兩家在鴻溝議和之後,劉邦背信棄義,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進攻,並與韓信相約一同追擊項羽。在得到劉邦封他為齊王的承諾後,韓信親率三十萬人大敗楚軍於垓下。”

“大戰前夕,劉邦因屢屢戰敗提出議和,與項羽平分天下,訂下“鴻溝盟約”。”

“項羽依照約定送還劉邦的家眷,引兵東歸,然而在西返的時候,劉邦卻在謀士的建議下,撕毀合約,在固陵反擊楚軍。”

“”結果,項羽霸王一怒,劉邦遭到慘敗,只得堅守孤城,再次向大將軍韓信求救。”

“自漢軍出征以來,韓信戰無不勝,不僅未得到任何封賞,每次打仗贏得的土地、兵力都被劉邦奪走。”

“然而胸懷大志的韓信並不計較個人得失,自始至終堅持心中的道義。接到命令時,他不計前嫌,立即揮師十萬,南下解圍,以雷霆之勢一舉攻佔項羽的都城彭城,逼迫楚軍倉皇退兵,解了固陵之圍。”

“這時,韓信又與其他漢將,相繼與劉邦會師,實力倍增的漢軍氣勢如虹,一鼓作氣追擊楚軍,直至垓下。”

“劉邦這才將兵權交給韓信,讓他全權指揮戰事,韓信曾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這一次他擁有70萬兵力,終於有機會真正施展領兵能力,給予楚軍致命一擊。”

“一個是力能扛鼎、霸氣沖天的王者,一個是料敵先機、用兵如神的兵仙。”

“秦朝滅亡後的那幾年,與其說是楚漢的帝王之爭,不如說是項羽和韓信的精彩對決,一場垓下之戰,最終為這段歷史畫上有力的句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