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這是一場絕境中出現生機的戰役,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當是兩個國的兵力很差,趙國陳餘的隊伍大約有十幾萬戰士,韓信這邊兵員不足,只有三萬多戰士,且大多是老弱病殘計程車兵。”
“兩國怎麼比?一個幾乎沒什麼戰力,一個兵力雄厚,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
“或許也因為兵力相差太多,覺得能贏的趙軍,開始自大了。”
“當時戰前,李左車給陳餘出了一個計謀,讓他率領三萬大軍從小路去截斷韓信的糧道,然後讓陳餘不要與韓信交戰,不出十天,韓信就會兵敗,但這個計策陳餘不聽,陳餘認為自己兵多佔據地利,不需要用偷襲的方法來打敗韓信。”
“陳餘不僅沒聽,而且對於井陘這個天然的地利都不知道利用,井陘是進入趙國的一條狹窄的通道,這條路兩匹馬無法並排通行,也就是很狹窄,對於這樣的地形,最好的辦法就是伏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但是這些陳餘統統沒有做。”
“韓信派出人不斷打聽訊息,並且還得知了陳餘沒有采用李左車的計謀,還透過不斷地偵察,韓信知道了陳餘沒有派伏兵或者任何阻擊部隊,這等於放手讓韓信透過井陘了。”
“在這種形勢下,韓信背水列陣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的戰術思想為本,成功打敗了比自己多數倍兵的趙王歇。”
“此戰過後,韓信一舉成名,該戰也被永遠地記入史冊。”
“當時的背水一戰非常兇險,過程是我無法用用言語來形容的,但凡出一點錯誤,最後失敗的就是韓信了,也是陳餘的愚蠢成就了韓信背水一戰的千年美名。”
朱元璋:我記得當時的趙國軍營沒留軍吧!
劉徹:所以說這個陳餘愚蠢至極,一個將軍連個腦子都沒有,任何戰爭,不到緊要關頭,不可能把所有的軍隊全部投入戰爭的,除非立即能決出勝負,這是軍事常識,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我都想知道這位是怎麼當上將軍的!
劉協:再加上陳餘不接受李左車的建議,這是被韓信算死了陳餘這個人沒有作為,才敢出如此大膽的謀略。
楊堅:但凡採用李左車的計謀,軍營裡留人,這些情況出現,失敗的就是韓信了,這可真是驕傲自大!
趙匡胤:背水一戰成功最關鍵的原因是對手陳餘的愚蠢,只有敵我雙方主帥謀略水平相差較大時,才有成功的可能,韓信的對手是陳餘,所以他能成功,如果韓信的對手是李左車,結果就不一定了!
“韓信的謀略也是不可忽視的,環環相扣,把趙軍主力吸引在河邊,然後利手暗手拿下營壘,再裡應外合打敗趙軍,最終成功,整個過程是不可複製的,因為時間、空間、對手都是無法複製的,當然也就沒人能成功第二次了。”
“擒魏、破代、滅趙、到了後面的降燕、伐齊,韓信一代戰神的美譽已成。”
“這時候的劉邦就開始忌憚韓信了,不過劉邦此人攻於心計,這個時候,很多有識之士看出韓信是左右大局之人,如果自立為王則天下三分,劉邦怎麼可能讓韓信從他手中流走,直接大封特封,加官進爵,好兄弟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