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狄大人請講?
朱棣:那就聽聽狄大人有何見解?
狄仁傑:太宗陛下,懷英有不在禮之處,請諒解。
李世民:這位大人是哪朝人?沒事,我想聽聽狄大人有何高見?
武則天:我朝!
狄仁傑:太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全是太宗皇帝的問題?不過,學突厥人做突厥人這真是荒唐!
武則天:哈哈!狄大人繼續!
“太宗皇帝是對李承乾寄予厚望,在祈福上來說,對太子很看重,也許還有長孫皇后的原因。”
長孫皇后:陛下對高明真的很好!
“對,是愛的,可是也是嫌棄的,嫌棄他的缺陷?是不是太宗皇帝!”
一陣的寂靜,彈幕空空如也,沒有等到李世民的回答,這就是最真實的回答,各朝各代看懂了,長孫皇后沉默了,李承乾看著彈幕也沉默了。
狄仁傑沒有繼續解這道傷疤,他繼續說了下去,“唉!或許隋朝二世而亡,前車之鑑歷歷在目,不管是李世民或是魏徵等人,對於大唐王朝的命脈延續都是寄予了極大的期望,這種期望化為“逆耳忠言的苦口良藥”,瓶瓶罐罐都往李承乾的嘴裡灌了下去。”
“想要完全消化這些,李承乾必須擁有強大的心臟與寬廣的胸襟,也必須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就如張姑娘所說,這時候他還是個毛頭小兒,連百姓的疾苦艱難都不懂,他哪裡有強大的胸襟,就如嬰童被生下來,他也不會吃飯一樣。”
“若不然,這樣的強大壓力只會讓一個年輕人變得扭曲,變得破罐破摔,群臣的直諫,慈母的早逝,身體的缺陷自卑,還有最大的根本父皇的嫌棄,對李泰的喜愛,弟弟的野心,讓李承乾在扭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的頭上,是一個千載罕見的帝王,他的身邊,是以“千古諫臣典範”為首的一群疾言厲色的輔臣,他的身後,是對東宮之位虎視眈眈的親弟弟。”
“或許是實在受不了這樣的生活,李承乾才會嚮往著不一樣的生活,就是去給阿史那思摩當一名小將軍。這樣略顯可笑的念頭,又何嘗不是他對於自己身體自卑和父皇嫌棄,另選他人的一種自嘲與宣洩?”
“太子是國本,改換太子是大事,作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當然應該自己乾綱獨運,而不是猶猶豫豫,今天和這個大臣說說,明天和那個大臣說說,到處放風,試探風向。”
“太宗陛下到處放風,讓李承乾不安於位,魏王李泰也覺得有上位的可能,也是一條路走到黑,否則如果他失敗了,李承乾豈能善罷甘休?”
“其他原因也有,可是歸根結底還是太宗陛下的原因。”
朱元璋:狄大人,說的好!有句話沒說錯,太子是國本,你要換就換,不換就別和市井的老婆子一樣,你這麼多,想過幾位皇子會變什麼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