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測試的行動所獲得的精華比例沒有比之前的統計值高,但奇怪精華的出現讓所有知情者都很興奮,隨行的BU計劃技術人員離開時甚至有人誇口一週內就能拿出可行方案。
對技術人員誇下的海口,潘文只能表示理解。
新武器要更換載體、生效原理,結構只能用全新的,商討、定案、細化步驟真能在一週內拿出方案?即使方案出來,藉助BU計劃現在投入的資源可以儘快出原型,接下來還要完善攜帶資訊編碼演算法等工作,絕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定型的。
送走BU計劃的技術人員,沒過兩天好日子,K11東西兩線都傳出不好的訊息。
西線部分,聯邦與帝國聯軍終於決定大幅度縮減一類偵查艦的投入數量與行動頻度!
一類偵查艦因獨特的跳躍後不減速的另類行動方式,跳躍風險非常高,本身是消耗類艦船。該艦外觀跟護衛艦差距不大,但反物質引擎、極高的強度要求等使成本不亞於輕型巡星艦,高頻度的行動損失累計起來會變成很可怕的數字。
綜合看來,當初大量投入一類偵查艦,也是為了創造足夠的戰爭緩衝區,儘量讓衝突在K11周邊進行而非K11本地,人蟲領區前線趨於緩和的狀態下,縮減一類偵查艦的行動頻度是必然之舉。
既然是預料之中,還能稱作不好的訊息,自然是由於削減的幅度過大。
根據西線指揮部給民團陣線的非公開資訊,之後一類偵查艦的偵查範圍。左翼正常狀態下由僱傭軍重新擔起偵查責任,只有在發現蟲群扎堆或試圖封鎖跳躍圈時才會派出。右翼則不再由西線指揮部負責偵查,同時西線同意東線指揮部購買一類偵查艦的請求。
至於他們打算賣給東線多少艘,在給民團陣線的資訊中沒有透露,實際上民團陣線收到這份資訊,也是西線指揮部希望民團陣線更多的配合K11東部防線的工作。
接下來是東線訊息。
對於這些流亡的外來者,民團陣線一直抱有一定牴觸,沒有領土的流亡者想要在人蟲戰爭中重整,必然會成為商業競爭者,對於嗜錢如命的傢伙們來說可能比阿妮克僱傭軍更可惡。還好,隨著後方被蟲群偷襲,中樞聯盟走出重要的一步,流亡者們看來會獲得更完善的後援,雙方最近稍有緩解。
潘文也從沒把東線當回事兒,不過他的出發點並非商業,而是雜牌軍實在沒辦法讓人信任。東線從各國逃出來的團隊到現在還不知道有沒有完成內部傾軋,而下面的艦船種類繁多,僅是護衛艦型號就有西線的八倍有餘,打起來腦子能不能指揮到腳都存疑。更令人憂心的,他們曾被蟲子趕出家園,少部分或有復仇的種子,整體戰鬥意志仍然堪憂,從東線發生的幾次小摩擦公開的戰損情報就很能反應問題了。
可以說東線部隊此時都稱不上正規軍,作戰效能類似於規模擴大化的民團陣線,然而東線指揮部卻沒有潘文這樣在經驗與能力上穩壓夥伴們一頭的指揮官,內部爭鬥不休,收拾些邊角料還行,打硬仗夠嗆。
西線撤回一類偵查艦,並允許東線指揮部限量購買,多少能增加東線的力量,卻頂不過其內部的問題。
最新訊息,東線指揮部指揮層撕裂,一派要投靠中樞聯盟成為附隨組織,另一派則想要維持僅剩的主體性,保持現狀,以期之後重獲領土。
兩邊都沒錯,成為中樞聯盟附隨組織,能立刻緩解剛剛整合的中樞聯盟武力不足的問題,東線部隊也能獲得充足的後勤和安全的休息地。保持現狀的看似有點不切實際,不過居民星爆炸,仍然保持領土的例子活生生的正在K11——阿妮克僱傭軍們,有恆星就能讓民族傳承下去,沒有居民星只是缺乏內需與外部競爭力而已,隨著技術發展居民星的重要度或許還會繼續下降。
身為K11本地人臨時軍事、行政部門的高階人員,潘文獲得的情報更進一步。
東線指揮部指揮層撕裂的根本原因,是他們跟西線指揮部的初步談判談崩了!
或者不應該說東、西線指揮部的談判,而是很早就已經秘密進行的流亡政權與伊斯帝國、加布裡聯邦的談判。該談判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重回領土,哪怕居民星被毀,有領土就有恆星、小行星帶、冰凍行星等資源,總比趨於人下強些。
然而帝國和聯邦不可能免費幫他們做這些事,中間牽扯到大量的利益瓜分問題。東線指揮部出事,說明談判出現了重大的利益分歧。
有小道訊息稱,分歧跟此時佔著K42的行星管理發展銀行有關。訊息感覺比較靠譜,假如真的能消滅蟲群,發展銀行和另一波流亡者在K42組成的新集團必然會成為利益分配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