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星空統治者>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臨時驗證試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臨時驗證試驗 (1 / 2)

工作人員驗證過BU計劃技術人員的身份後,帶著船隊在外遊蕩的潘文回到港口,會面了對方。

根據技術人員的口述,潘文弄清了狀況。

原來之前的武器測試後,隨著潘文繳回的小分量精華被送到BU計劃中心,研究員們已經有了與潘文的猜想類似的推測。研究員們礙於沒有足夠的證據,事情也就停留在猜測上,沒有進一步推動。

潘文的口訊成了一個契機,BU計劃中心趁機派出技術小組,打算在戰場上進行實際測試。

面對數量難以估算、戰術難以預期的蟲群,正常情況下要進行概念化武器測試,多數人會因風險開出天價。

潘文的思維角度與一般NPC不同,現在有人幫忙,自然不可能開個天價把他們拒於門外。他沒有直接要價,而是讓戰術部門配合技術小組去做測試計劃,之後將視測試流程再開價。

潘文艦隊的戰術部門跟蟲群來往過很多回合,有他們的配合,技術小組需要考慮的只是如何在最少的接觸次數內,獲取儘可能多的資料。

即使如此,一個猜想式的概念武器要做出整套計劃也花了三天時間。

最後的計劃潘文很滿意,技術人員打算從本部召集工程師配合,對民團陣線已有的反活體武器進行可編碼改裝及相關的改進,讓反活體武器的射波獲得攜帶資訊的功能。由於反活體武器本身不是高頻脈衝武器,即使經過少量改裝也不能在射波中攜帶高強度的資訊,但用於驗證攜帶特別資訊的波能否對蟲子產生影響的基本猜想已經足夠了。

潘文看過計劃,感覺還算靠譜。

“蟲群發展很迅速,時間拖長對我們不利。嗯……”潘文稍作停頓,報出價格,“測試的費用,你方現階段只要提供戰損部分的保險和行動燃料、物資補給。我們需要的是事成之後,更好的精華貿易條件,比如全星系唯一指定的民營精華貿易區,如果為難你們也可以提出類似的替代方案。我的目的只有一個:24小時內開始推動計劃實施。”

潘文對事成之後的要價很高,然而現在誰都不能保證事情能不能成,對西線指揮部來說,事前費用的多少才是計劃能在多短時間內施行的關鍵,至於真成功了事後的事情事後再來扯皮都來得及。

“潘先生的氣魄讓人汗顏,我們的權利不夠,但一定會努力促成合作。”技術人員代表如此回應。

簡單的與技術小組談了談行動方式的安排,技術小組急忙搭乘潘文手裡的高速通訊船前往西線。

事情十分順利,潘文表現非常善意的前期報價得到了回應,西線指揮部在還未決定是否同意後面報價的時候,已經開始調撥人員、物資先行進入到武器改裝的部分。

武器改裝的費用、材料,由BU計劃部門與西線指揮中心協調,進展飛快,不到一百小時,民團陣線庫存的投射式反活體武器有三分之一完成改造。與此同時,民團陣線與西線指揮部的概念武器測試協議也完成簽訂。

根據修正後的協定,民團陣線將在精華強制提取技術完成前提供最多三次低費率測試服務,事後帝國和聯邦會支援民團陣線成為唯一指定的民間精華交易中心,保證發生任何變動民團陣線在精華交易中心的股權不低於51%。

或者是西線聯盟還沒意識到精華的數量與價值,或者只是臨時妥協之後還有別的後手,可概念測試計劃還是按潘文的步驟飛速進入到執行階段。

潘文的急迫不是來自於又得到什麼新的特殊訊息,而是他根本不相信魔王會老老實實的在後面積蓄力量不去弄么蛾子。

自他親去西線指揮部提出猜測,到組成艦隊準備出發測試,歷時八天。

這支測試艦隊基本都由民團陣線和阿妮克僱傭軍構成,但是裡面也參雜著數十艘帝國、聯邦僱傭軍艦船。帝國和聯邦的僱傭軍艦船是自己湊上來的,全都是護衛艦,可能是從不知道哪裡獲得了訊息怕漏過什麼驚天神器,總之不需要民團陣線貼本測試。

因為官方合作的關係,測試艦隊又一次獲得了一類偵查艦的情報支援。

右翼蟲子的陣線有所回收,艦隊一直跳到K16都沒接到蟲群資訊的情報,艦隊自身也沒搜尋到。

陣線收縮意味著密度增大,K17也算是重要節點,艦隊的行動也猶豫起來。

與隨團的BU計劃技術人員討論過後,艦隊暫時後退至K15試圖聯絡一類偵查艦,同時靠近K15已被掃蕩過的原寄生星。

被人類摧毀的蟲群寄生行星結局並不一致,最徹底的自然是已經進入熔融狀態的行星,有的行星因結構和核心的關係會變成部分熔融加碎裂狀態,K15正好有一顆曾經被寄生此時為半碎裂狀態的行星。

沒有整體熔融,但遭到過行星摧毀打擊的地方,至少都曾經有過短暫的地殼位移超過音速的狀態,對任何物體都有著絕對破壞力,蟲子經過天災還能不能找到試驗體只能靠運氣。

可惜這回運氣不再,靠近偵查後雖然能觀察到微弱的生物反應,卻找不到實際在地表活動的蟲子。

艦隊捨得把陸戰隊和技術人員都派下去,理論上是能獲得一些結果的,可是在K15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就算有一類偵查艦的情報支援,能排除掉被蟲群突襲艦隊的可能,地表環境也不允許人員直接下去,半碎裂狀態的行星非常危險,隨時有發生地殼運動甚至解體的風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