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更不能容忍的因素——一旦放下人員就無法迴避蟲群寄生蟲的問題,在太空裡因與外界的接觸管道少還能透過嚴格的隔離手段控制,放下去的人會不會成為潛在感染源甚至變異體都不是短時間能有結果的事。
放棄地面試驗,艦隊在K15遊蕩,等待一類偵查艦的情報反饋。
一類偵查艦的行動方式使情報傳遞的效率非常高,約四小時後,潘文艦隊收到資訊,得到三艘一類偵查艦的專用聯絡編碼,可以說暫時擁有了三艘一類偵查艦的指揮權。
有一類偵查艦的直接幫助,接下來就好辦了。
考慮到一類偵查艦存在相當高的行動風險,潘文與戰術組商量後為三艘一類偵查艦編制了複雜的分時段短行程,及對應各個情況的變更條件,只針對K17至K20地區。
配合一類偵查艦的第一波情報,艦隊先進入初步評估為低風險的K18地區,等待第二波情報時,艦隊自行對K18執行掃描。
這一掃不得了,在原居民星附近發現了總質量相當離譜的蟲群聚落,初步估計和之前幾乎衝破K11西線的左翼蟲群規模差不多。
如此規模的蟲群,即使艦隊中因阿妮克僱傭軍的存在巡星艦比例不低,搭載了為數不少的子艦,還有潘文這樣有頂級指揮技能的幫助,要打下來恐怕都會是慘勝。
艦隊不是自家的,對戰鬥指令不可能做到100%執行,潘文自然不會直接去撞,艦隊只邊盯著蟲群有無動態,邊細化掃描結果,看看有沒有小股的巡邏蟲群。
蟲子在K18似乎打定主意固守,苦尋無果的艦隊只能等偵查艦的情報。
第二波情報在一小時後送達K18,艦隊離開前順便放了幾顆遠端魚雷試圖噁心下扎堆的蟲子,能不能打到什麼東西都不管了。
伴隨情報,艦隊來到K20,計劃終於可以進入實施階段。
艦隊為一類偵查艦制定警戒範圍外的偵查計劃時,K20就是主要觀察目標,它不但有兩顆陸地面積很小的居民星,而且根據已蒐集到的情報,另外還有一顆有有毒大氣的行星也能被蟲子感染,由於離開了一類偵查艦的警戒範圍,幾顆行星仍然好好的。
潘文不知道蟲子進化到什麼程度了,但想來對行星的開採也是有限度的,一定會受到行星條件的影響。
假設蟲子能利用到地表下十公里的資源,在K20能獲取的總量可能還不如K30一顆所得,當然蟲子如果能受得住萬米海床下的壓力和熱度挖來挖去,並且有辦法把資源從隨時坍塌的地區送到地表,會較難估算。從整體而言,蟲群在K20如果不賭跳躍圈,扎堆情況很大機率會有所分散,單位時間內不會對艦隊造成太大壓力,可能會是合適的測試地。
實際情況比預期稍微壞一點,可考慮到繼續深入蟲群領區可能會更糟糕,潘文還是決定就地開打。
一類偵查艦沒有配備巡星艦才有空間搭載的超空間資訊裝置,當然其行動模式搭載了也沒什麼利用機會,所以雖然做過前期偵查,為謹慎起見,艦隊還是一邊靠近第一試驗點,一邊進行掃描確認狀況。
K20的蟲群這會兒大致上分作六波,有沒有脫離黃道面藏起來的先不提,六波的分佈較為均勻,三顆被感染行星周圍各有一波,三顆行星構成的三角線路上各有一波,根據掃描圖推出的總質量只略大於K18的那堆。
面對單點實力僅六分之一的軟柿子當然要去捏一捏!
蟲群和人類的戰爭進行到現階段,已經被人弄出明確的換算公式。由於主火力射程優勢的關係,面對射程外就發現的蟲群,人類艦隊能在蟲群啟動全火力前,滅掉相當於艦隊總質量1.3倍的蟲子,之後才會開始有損失。像測試艦隊面對的情況優勢會更大,因為守軍蟲群的啟動速度為零,而它們僅有一種對大船威脅偏低的蟲子能瞬間獲得足夠的速度。
潘文要進行的就是戰鬥中測試理論,資料整理會有些麻煩,不過精華本身是能量總含量很高的穩定物體,很容易被偵查裝置觀察到,完全可以根據精華產生的情況選擇資訊破解程式。
第一次戰鬥的時間不長,測試艦隊以十二艘護衛艦被擊傷,沒有損毀的成績拿下二號居民星的蟲群守軍,獲得精華四粒,其中有一粒從能量含量推測屬於大號戰蟲。
參與測試的投射型反活體武器,每個彈頭所搭載的資訊都不盡相同,波的振幅、頻度也不太一樣,結果殘骸區掃描到的精華情況也不太一致,四粒中有一粒蟲子是沒了,卻有外殼包著,還有一粒居然仍然被少量活體組織包裹。
被試驗體可能潛藏著未知的風險,詢問過艦隊內部後,由某商會提供了一艘全自動輕量補給艦裝載,當然上艦之前所有的精華及附帶物都得進行磁束縛並做真空封裝。
有少量蟲子從戰鬥中逃了出去,艦隊沒有追,也沒對行星做毀滅打擊,藉此能夠大體猜測K20的蟲群指揮情況,潘文可不願意帶著半數都不到的阿妮克僱傭軍就跟魔王硬剛。
這回情況比較好,魔王也不是滿地都是。沒有真正首腦指揮的蟲子腦子不太好,三個巡邏蟲群先後靠向二號居民星。
雖然巡邏蟲群在接近二號居民星約三百萬公里時有試圖集結的動作,可惜被測試艦隊截胡滅掉其中一波,另一波在最後關頭髮覺不對還是被掃下半截。
因為偵查優勢,提前算好了時間,打過這兩波,一類偵查艦的第三次情報在不到二十分鐘後到達K20。這會兒K20很難繼續保證安全,艦隊不繼續貪更多的試驗資料,收拾過戰場,順便對二號居民星投放足量的對地導彈徑直離開了。
行動總共獲得共計十二粒精華,各種情況的都有,雖然不敢保證就一定能很快弄出職業反蟲群武器,加上稍後提取的資料,為BU計劃的專業人員提供一條清晰可行的思路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