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和田區算不上是最老的區,但這個區對於奇正的擁戴程度卻不亞於任何一個老區,其原因還是在於一個“錢”字。
和田玉石,天下聞名。
不僅如此,這裡還有可種植的土地和氣候,在西域這邊算得上是非常好的地方了。
不過,在此之前,百姓們卻沒能過上什麼好日子。主要原因嘛,還是在於落後的社會結構。
和其它蠻族一樣,這裡之前也是奴隸制社會。和田貴族自己不可能從事又苦又累而且還有風險的採石的事,都是讓那些奴隸們去開採。
對奴隸來說,就算採到了稀世美玉又怎麼樣呢,還不是沒有任何收入?這樣一來,採石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於那些和田本族的平民嘛,對不起,不讓你採。誰都知道玉石值錢,貴族們不允許平民自己採石。一方面是要壟斷資源,另外一方面是要壟斷價格。如果平民可以去採石的話,玉價也就便宜下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整體玉業非常落後。
雖說現在區裡也不允許私人採玉,但卻和以前的情況大不相同。在“勞有所獲”、“同工同酬”的企業體制下,每個人都能獲得稱心如意的報酬。別說一步登天當上主人的奴隸了,和田族平民的日子也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
五星市穩定的政權結構,再輔以強大的商業體系,讓和田的玉石開採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只要能採出來,就肯定可以賣出去。
供和銷的問題解決了之後,市場隨之也增大了,現在五星市的玉石產業規模,以不斷翻倍的速度發展。
除了遠銷到大儀朝和羅馬之外,本地市場也完全培育起來了。不僅是和田,五星市的市民們現在都有錢了,加上人視臺的廣告,家家戶戶多多少少都要買些玉器。
隨著市場的擴大,玉石產業進一步深化。
當初沒有取消“私人不允許採玉”這個規定,除了維護區裡的經濟利益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如果允許私人開採,那些人勢必亂挖,造成嚴重浪費和破壞不說,存在的安全隱患也非常重大。因此,玉石開採只能採取官營模式。
事情的改變,是從“鑑玉師”的出現開始的。在這個年代,這是個新生事物。這也是由市場需求所決定的。
玉器這個東西,普通百姓是很難知道具體哪塊玉好不好,好到什麼程度的。對於這種貴重物品,人們總希望能有個內行來幫著看看。
在以前,因為市面上沒這麼繁華,普通百姓買玉的需求不大。即便是買上一兩塊,也都是看價格。一句話:我就這麼多錢,只要是塊玉就行。
但現在不一樣了,生活品質提高後,就要從“有”到“好”發展了。
最早出現的一個鑑玉師,是一個和田區調過去的師傅。他本來是一個經驗非常豐富的玉工,因為年齡大了無法採石,於是把他調到市區玉石店裡做事。
很快,他的專業能力就完全體現出來了。只要經過他推薦的玉,就沒有一塊不好的。對店裡來說,這也是幫助了店裡玉石的銷售,於是就專門讓他當“講解員”,幫客戶挑選玉石。
這麼一來二去,就出現了一個新問題。
商業天才王忠寶深知任何生意如果完全官營壟斷,必定會出現人浮於事的情況,但玉石開採又只能官營壟斷經營,於是王忠寶就想出了一個“內部競爭”的法子。
怎麼個內部競爭法呢?那就是:既然“供”只能是官營壟斷,那我就在“銷”上面想辦法,同時開十個店,每個店獨立核算。店與店之間,同個店裡人與人之間,雖然工資相同,但獎金和銷售額掛鉤。
這麼一來,這個玉工不僅自己個人的銷售額非常大,連帶著他說在的店也是最好的。
內部競爭的情況下,就出了一個難題。這個玉工得到了所有顧客的信任,只要買玉一定要想辦法讓他去看看才放心,不然甚至寧可不買。可如果在他這個店裡沒有看到合適的玉怎麼辦呢?
於是人們就紛紛私下裡找到這個玉工,讓他幫著去別的店看一下玉的成色。為此,願意出一筆不錯的酬金。
這麼一來,這個玉工就為難了。不去吧,所有店都是玉石集團這個大集體的,這就讓集團少銷售了。去吧,對本店來說又感覺是“胳膊肘往外拐”。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去的話,該不該收酬金?如果收,那就相當於“工作時間幹私活”。如果不收,相當於“工作時間白乾事,浪費店裡的人力。”再說了,就算是不收,買玉的那些人也都會提禮物給自己,感覺是在“受賄”。
這件事報到王忠寶那裡後,寶哥非常高興。之前“分出多個店內部競爭”雖然能解決一點問題,但本質上還是沒有變化。對做生意來說,“私營”是最能促進商業發展的。只不過,之前一直都沒想出具體的辦法。雖然隱隱覺得應該是在“後端”想辦法,但到底能怎麼做,一時半會之間還真沒什麼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