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工這件事讓王忠寶看到了這種機會。於是當即決定,讓這個玉工不要再在玉石店上班了,讓他自己去開個“玉石鑑定店”。
想不到的是,這個玉工死活不願意。老子現在可是有“編制”的區企員工,居然要開除我!更氣人的是,被開除的原因居然是我工作太優秀了,這還有沒有天理?
王忠寶親自找到這個玉工,講明說以現在的情況,你自己開個店肯定比上班賺錢得多。如果你沒錢,我私人借錢給你幹。
結果呢?玉工頭搖得撥浪鼓一般,別想騙我了。現在進市企區企多難你知不知道啊?我現在身為正式職工,走出去都是抬頭挺胸牛逼到天上去的人,你現在讓我去當“個體戶”,你怎麼不去死?
王忠寶無奈,只能苦口婆心的勸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局。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市裡的商業環境健康。這麼做不是為了哪個人個人,而是為了整個的集體。
但不管王忠寶怎麼勸說,玉工就是不肯答應。最後,王忠寶無奈之下只能採取最粗暴的做法:這是命令。
這個命令的意思是:這件事必須做,其他的什麼都可以商量。你不就是擔心編制的問題嗎?集團給你保留編制,什麼都給你保留著,該給的工資都算上,但是這件事你必須做,必須要給市裡區裡的“個體戶”帶給頭。
王忠寶這話說到這份上之後,玉工就真的不敢再說什麼了,於是乎,他就開了一家“玉器鑑定店”。當然,這個店裡只有一個員工。或者說,老闆銷售鑑定師都是一個人。
店是開起來了,但玉工心裡還是很不爽。踏馬的我現在算個啥嘛?好好的區企員工變“個體戶”,這個落差實在太大了。要不是王總管話說的太死了,我怎麼都不會幹這種事。
可是現在已經這樣了,能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對了,有了!我就把這個價格抬到天上去,讓這個生意做不下去,只要店鋪倒閉了,我不就可以回去上班了嗎?
玉工打定這個主意之後,於是訂了個無法接受的高價,凡是到鑑定店鑑定的,需要支付玉價百分之十的“鑑定費”。
在玉工看來,沒有哪個人會這麼傻,出這麼多的錢做個無意義的事情。但是他錯了。
幾乎所有來的客戶對他這個要求都沒有任何的意見,只有一個要求:費用絕對沒問題,只要你能寫個單據說這個是您看過的就行。
玉工心想:這也沒什麼問題啊,反正這些玉石我也是真看過,我寫個字就寫個字唄,人家出了錢讓我寫個字說是我看過的也沒什麼啊。
讓他想不到的是,就他寫的“這個我看過,幾級”這七個字,成了一塊金字招牌。買玉的人不但沒覺得多出百分之十的價格貴,相反還非要有他寫的這行字。
其實這就是個心理需求。
玉石這種東西並不是生活必需品,凡是買這個東西的人,都是想要的是買個好。
可是,這個東西老百姓又不懂,怎麼知道好還是不好呢?
在以前,沒有任何的衡量標準。“鑑定師”的出現,正好就彌補了這一塊的欠缺。只要是這個玉工確定的玉石等級,首先就確定了這是原產玉石其次就是確定了玉石的等級。
於是乎,“玉石鑑定店”的生意一下火爆起來。發展到後來,凡是沒經過玉石鑑定店的玉石,都讓人感覺是野雞玉石,在交易是沒有任何安全感。相反,只要是經過了鑑定的,就相當於有了一個“恆定參考值”,不管是買入還是交易,都能夠完全沒障礙。
玉工的生意好到不能再好,自己一個人根本就頂不住這麼繁忙的生意。無奈之下他只能收幾個徒弟幫忙。
沒想到的是,這個做法又進一步促進了本行業的發展。
跟著玉工學的那些徒弟,肯定不敢像師傅那樣叫那個價格。一方面是能力肯定不如師傅,另外一方面嘛,別說百分之十了,就算是百分之八或者百分之五都可以發財。即便是百分之一,也比上班的工資強無數。
於是乎私營的“玉器鑑定店”開始變得多了起來,而且每一家的生意都不差。現在,玉工親自鑑定過的玉石,至少溢位了原本價值的四成以上。
利潤高且頂單量大的結局,就是想不發財都很難。
於是乎,在很短的時間內,玉工一下子就發達了。鑑定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