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皇上您該去搬磚了> 673.有論須有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73.有論須有據 (2 / 2)

告子繼續配合:“對啊,為什麼呢?”

孟子現在已經完全平息了情緒,侃侃而談:“那是由於土地有肥瘠,雨水有多少,人工有勤惰而造成的。凡是同類的事物,其主要的方面都是相似的,為什麼一說到人就發生疑問了呢?聖人與普通人是同類的人嗎?所以龍子說,不用知道腳的長短去編一雙鞋,我也知道是絕不會編成一個筐子的。草鞋的相近,是因為天下人的腳都大致相同。”

告子心中產生強烈的鄙夷,又拿人家龍子來墊背。

孟子越說越來勁:“口對於味道,有相同的嗜好,易牙就是先掌握了我們的共同嗜好的人。假如口對於味道,每個人都根本不同,就像狗、馬與我們完全不同類一樣,那麼天下的人怎麼會都喜歡易牙烹調出來的味道呢?一說到口味,天下的人都期望做到易牙那樣,這說明天下人的口味都是相近的。”

公都子伸出大拇哥:“老師高見。”

孟子說得眉飛色舞起來:“對耳朵來說也是這樣,一提到音樂,天下的人都期望做到師曠那樣,這說明天下人的聽覺都是相近的。對眼睛來說也是這樣,一提到子都,天下人沒有不認為他美的。不認為子都美麗的,是沒有眼睛的人。所以說,口對於味道,有相同的嗜好,耳朵對於聲音有相同的聽覺,眼睛對於顏色有相同的美感。”

告子不滿地說道:“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有點囉嗦?”

孟子露出“一切盡在掌握”的表情得意地說:“我的意思是說,既然其他感官一樣都能理解和接收,可為什麼一說到心,難道就偏偏沒有相同的地方了嗎?心相同的地方大哪裡?在理,在義。聖人不過就是先掌握了我們內心相同的東西罷了。所以理義使我的心高興,就像豬狗牛羊肉使我覺得味美一樣。”

告子不悅地說道:“請對方辯友表述簡潔一些。你就說愛吃肉就行了,還非得把豬狗牛羊都說上馬?”

孟子搖搖頭:“不,我還喜歡吃雞鴨鵝,還有魚,還有熊掌,還有燕窩海參……”

告子反手用袖子抹掉嘴角的搭喇子:“被你說得我想回去吃鹹鴨蛋了。”

雙方取得了第一次和解與共識,那就是關於“吃”這個話題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孟子趕緊轉移話題:“牛山的樹木曾經是很茂盛的,但是在大都的郊外,還能保持茂盛嗎?雖然山上的樹木日夜生長,雨水露珠天天滋潤,也不是沒有清枝嫩芽長出來,但先是有人砍伐,然後又有人趕著牛羊去放牧,所以也就像這樣光禿禿的了。見到它這個模樣,難道就可以說牛山從來也不曾有過高大的樹木,這是這山的本性嗎?”

公都子立馬介面:“不是。”

孟子點點頭:“這就對了嘛。這一點在人身上也是如此。如果放任良心失去,也像用斧頭砍伐樹木一樣,原本的仁義之心還能保持茂盛嗎?這些人日夜生息,天剛亮時的清明之氣在他心裡所產生出未的好惡與一般人相近的。可到了第二天,這些美好的東西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而窒息消亡。反覆窒息的結果,便使他們夜晚的息養氣不足以存在了。夜晚的息養之氣不足以存在,也就和禽獸差不多了。”

告子覺得口有點渴,雖然雙方敵對,但還是關心地問了一句:“你渴不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