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宋末年以來,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遷的同時,又陸續透過海路和陸路向海外遷徙。海路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衝等港口出發,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陸路透過廣西、雲南邊境進入緬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復明”、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各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當數量的破產農民和城市貧民,他們或自駕帆船,或被擄掠、誘騙、招僱為“契約華工”到南洋等地從事苦役。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國向歐美等國乃至世界各地再行遷移。現在客家後裔已遍佈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客家人真正作為一個群體走上歷史舞臺,應該是以其第四次遷徙,或者說南宋被蒙古所滅的那個歷史時期。
而秦曉鸞所穿越來的這個年代,不僅要早於第四次,更是早於第三次大規模遷徙。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客家尚未形成自己的文化體系,這中間自然也就包括建築了。
任何結果的誕生都會有它的的歷史原因,歷史的原因,又受限於它的地形、人員。
圍樓的外形是一個對外封閉的,內部的空間卻很大,而且基本的生活設施都沒什麼問題。
問題是:進出的門就那一個,而且也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窗戶。
圍樓裡面的窗戶很小,不足一個小孩子爬進來,但是一間房子卻有兩個以上的窗戶,這就是標準的防禦性住房。
圍樓最具代表的,就是後世的福建一地,這又是為什麼呢?圍樓最具代表的,就是後世的福建一地。在秦曉鸞穿越而來的這個年代,那邊簡直就是一個不毛之地。
不僅地形荒蕪,而且人員也頗為彪悍。因為要征服大山和海洋是需要巨大的力量的,所以到達那邊的客家人對於超自然力量的崇拜遠勝其他地方。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那裡那邊一直是劉培犯人所在,發配犯人一般就是發配到那個地方。
所以為了生存,這些被髮配的人,也會做出一些超越道德的事情。明朝的時候這裡簡直就是山賊土匪的天下,騷擾附近村莊,殺人簡直就是他們的生活必需品。
還有就是大山裡面,有那種大型野獸,也會經常的傷人。
如果在中原地區村莊,大家會合夥抵禦山賊和野獸,但是在人際凋零的古時候,這就顯得很奢侈。
還有一點就是,福建地區是一個靠近大海的地方,還有來自海上的威脅。
明朝的時候,沿海地區簡直就是海盜最猖獗的地區。
後來雖然有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但是之前的幾百年的騷擾就沒有停過。
海盜大多都不是我國人,這些倭寇大量的屠殺當地人,掠奪財物。
客家人為了生存下來,聚集在一起生活成為了一種最好的選擇。
房屋的修建也就趨向於聚集一起安全有保障,所以圍樓成為不二之選。
有一句話特別適合圍樓:不是人們選擇了圍樓,而是歷史選擇了圍樓。
因為歷史的發展都是經過無數的流血留下的最好的選擇,但在現在這個年代的人們就對這些不太清楚了。
可這些話,秦曉鸞是萬萬不能對李世明說的。
李世明的智慧遠超凡人,一旦自己是後世穿越而來這件事被他知道了的話,恐怕會有很大的麻煩。
首先第一個麻煩就是,當李世明知道這件事之後,必定要問秦曉鸞幾個問題:我開創的這個大儀朝是不是千秋萬代了?如果是,你來的時候是朕的第多少代子孫當皇帝?
如果說不是,那就更麻煩了。你給我細細講是怎麼亡國的,我來想辦法避免這件事。比如,現在就下個聖旨不讓將來的某某官員當朝,甚至不讓某個敗家的子孫當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