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野利仁榮之言行來看,西夏君臣與我大宋並敬意,顯然與我大宋交戰的可能將會大增。”呂夷簡在這種事上,當然不會亂說,這是共識。
範宇點了點頭道:“這便是我為何請官家準建英烈祠了,可有一舉數得之效。其一、野利仁榮將這些陣亡將士的骸骨送回,意在震懾並折辱我大宋君臣將士。修建英烈祠,可提振民心士氣,以破西夏之驕狂壓迫之意。其二、便是為我大宋陣亡的將士們有一香火拜祭之所,可使活著的將士們感念朝廷與百姓之期盼,亦能捨生忘死。其三、亦可使我大宋百姓與文官們知道居安思危,我大宋安享繁華非是全部,因有將士用命,才會有這等萬家燈火。”
原本今日不過是官家接見西夏使節,卻最後演變成了一場只有數人的大辯論。
雖然不過是官家趙禎、呂夷簡、蔡齊、範宇四人而已,但是這其中的意義卻是不小。
範宇知道,今日自己所說的這些話,呂夷簡與蔡齊兩人贊同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範宇所在乎的,也不是他們兩位相公,他真正要將這些想法所傳達給的,是官家趙禎。
只有這位大宋國君聽進去,想清楚了看明白了,才會改變大宋崇文抑武的現狀。
否則的話,範宇今日便等於白說。
範宇的一番話說完之後,呂夷簡與蔡齊兩人不再開口。因為這兩位相公發現,範宇的思路甚為清楚,悶不與他們在所謂的細枝末節糾纏,將道理講的深入淺出條分縷析極具說服力。
若是他們這兩位相公拿不有有力的說辭來,怕是說的越多,便會給了範宇更多說服官家的機會。
聽了兩位相公與安樂侯的一番辯論,官家趙禎雖然還沒消化完,卻是深感精彩之極。
安樂侯幾有諸葛武侯舌戰群儒之勇,三寸不爛之舌,使得兩位相公張口結舌。
道理能理解多少,趙禎不知道,但是今日這場熱鬧,卻是使他深感看值了。
“呂卿、蔡卿,安樂侯,你們所論之事,皆是為我大宋安危著想,實是辛苦你們了。”趙禎開口便是和稀泥,“文武正如安樂侯所言,猶人之雙腿,不可偏廢。我已經許安樂侯修建我大宋的英列祠,亦有這方面的想法。況且,遼國西夏之間若是罷戰,我大宋怕是難於倖免。或是受西夏所侵攻,或是受遼國所威脅,此時豈可寒了將士們的心?如今既有文治,亦還須有武功才是。”
範宇心中長長的吁了一口氣,官家趙禎總算是被激起了一點血性,看來這是要建立自己的一份武功了。
呂夷簡和蔡齊兩位相公,聽了官家的話,卻是面色都變了變。
“官家,當年於澶州城上,與先帝一同共抗遼國大軍的,乃是寇準寇相公。而談下澶淵之盟約的,亦是曹利用曹相公。官家,我大宋武人有勇無智不可大用。”呂夷簡作最後的掙扎道。
範宇卻是淡然道:“依呂相公所見,豈非自古名將皆匹夫耳?若無官家臨陣將士用命,何談宋遼盟約,呂相公不可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