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英不以為然,說道:“大王歲老但比劉備何如?其以五旬之歲崛起南土,而後與曹操切分南北。今天下大勢,紛爭不休,大王如能有所謀劃,如何不能復起?”
馬超沉默少許,漸漸恢復了些許信心,說道:“以伯傑之見,孤當如何操之?”
“有上下二計!”
成公英沉吟少許,說道:“大王名聲顯著於羌胡當中,當下不如暫投西海(青海)羌部,招呼故人,綏會羌、胡,結交曹魏。”
“其之上計,引魏而攻隴,待漢魏紛爭不休,大王率羌、胡之眾,以臨河湟。河湟歸附,大王南下隴西、南安,而後再圖天水。”
“其之下計,西海羌民有數十萬口,大王如能降服西海羌民,恃險憑寒,封鎖道路,足以退關西之兵。縱不能建隴土之業,亦能威霸諸羌。”
因成公英背叛過曹魏之故,害怕被清算,故他不想投降曹魏。他為馬超效力多年,可以說是文臣第一人,享受了這麼多年的權利滋味,他也不想輕易放棄。
青海地區,自古為羌人盤踞之所,後世禿髮鮮卑入青海,成立吐谷渾王國。
漢末時期,青海至少有羌民數十萬口。如果馬超能降服青海羌民,透過政治操作,在遙遠的青海地區建立王國,不是什麼難事。
且憑藉青海地區的羌人,如果關西再有紛爭,馬超可以選擇背刺南漢,重新奪回隴右。
聞言,馬超略有動心,說道:“奔走羌中,孤欲以為可行。當下城中糧匱,將士漸少,宜當速走隴北,儘量與伯瞻匯合!”
當下有靠譜的方案,馬超也不想投靠郭淮。畢竟寄人籬下,實在是太危險。羌中雖然苦寒,但至少算是一個去處。且羌中之外便是西平郡,憑藉西平郡為門戶,背有青海諸羌,足以抵禦外敵。
“大王,事不宜遲啊!”
成公英說道:“當下需借漢軍兵馬初至城外之際,大王率精銳趁夜出城而走。若讓漢卒截斷北道,大王將無路可走!”
“善!”
馬超微微頷首,果斷說道:“既有方略,今夜當率兵馬出城。走北道至蘭幹,而後與伯瞻匯合,率軍一路向北,至榆中、勇士,而後西入羌中,得求諸羌庇護!”
說著,馬超看向成公英,問道:“伯傑以為如何?”
成公英思慮少許,說道:“稟大王,城北有大小二道。如漢軍得知我軍外逃,必以為我軍惶恐,當會走小道。時大王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走大道速行。”
“善!”
馬超握著成公英的手,帶著愧疚與感謝的語氣,說道:“昔孤以齧足者問之,君讓孤多加戒備天水,以防後宅有失。然孤恨不聽君言,方有今日之禍事。日後如能起復,孤當與君、諸位將軍同甘共苦!”
成公英苦笑幾下,說道:“昔臣不知猴為何物,今見陸遜則知其意也!”
“遜者,孫也。孫之物,為猴者。大王被猴齧足,則其意為陸遜襲大王之基。”
歷史上,關羽被呂蒙所背刺時,夢豬齧其足。
此夢不難解,豬者,豕也。呂蒙名字中的蒙,下半身則為豕。其暗示關羽被呂蒙襲取荊州,當時關羽錯誤理解意思。
馬超緊咬著牙齒,憤懣說道:“陸遜兩背盟約,如孤得脫入羌中。孤必起兵兩襲其後,以報往昔之仇,讓其死無葬身之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