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時,皇后或太后的權利非常大,從稱謂上可見一斑,如稱皇后為殿下,以太后為陛下。既受稱陛下,太后在某些方面,其權利不小於皇帝,甚至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利。
因此別看秦到漢末僅四五百年,但實際上已有三種王朝滅亡的型別為前車之鑑。即秦因虐民而亡,西漢因縱豪而亡,東漢因黨爭而亡。
關西與關東的割裂,人盡皆知。如關東士人屢次希望棄涼,加上打壓關西武人的政治地位,豈能不遭涼人的反噬。
別看東漢在黃巾起義後不久滅亡,但實際上東漢的滅亡更多歸咎於上層的政治鬥爭。若漢靈帝能正常委任太子,不搞什麼么蛾子,東漢在他手中滅亡不了。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實際上與郭太后一族有聯絡。擁有郭太后的支援,司馬懿擁有誅殺曹爽,廢立皇帝的權利。
冬小麥的廣泛種植,得以養活大量關東的人口。而後長江流域被開發,所能容納的百姓也就更多。
因以上二者,東漢亡於農民起義的上限被提高。但因關東豪強、士族膨脹,皇帝幼亡,其因黨爭而亡的機率更大。
東漢之所以覆沒,董卓之所以能入主洛陽。實際上與關東士族的過分自信,以及何進兄妹的愚蠢有非常大關係。
見霍峻直接詢問,劉備長嘆了口氣,說道:“今病症欲重,恐難痊癒,朕已思後事爾!”
“陛下,那糜後呢?”王粲試探下問道。
劉備神情不改,嚴肅說道:“兩漢以來,太后亂政者眾多,豈能不禁!”
王粲拱手而拜,如實說道:“前漢之所以亡,非在君上而在地方。前漢元帝之後,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流民四起,怨聲載道。故有赤眉、綠林反叛,動搖漢家天下。”
“中漢雖有黃巾之亂,西羌亂境。但與國而言,聲威尚在,地方臣服。如靈帝聖明,擇賢治國,未必不能存續中漢。且若非靈帝擇嗣君有失,何以有何進、董卓之亂?代出明君,中漢尚有存續之希冀。”
“臣粗鄙之見,如有謬言,望陛下見諒。”霍峻說道。
沉默少許,劉備看向霍峻,問道:“仲邈常有高見,今兩漢興亡,可有不同之見?”
西漢的滅亡問題,光武帝劉秀豈會不知?
“讀史而知興替,是為正道之言!”
“至於前漢,臣以為縱無王莽,前漢亦會覆沒流民之手。”
今劉備禁皇后、太后干政,除了受呂雉影響外,還有受東漢那幾任皇后、太后的影響。
“昔商鞅改舊制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湯、武之王也,不脩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季漢興國而北伐,當從循商君之語。”
劉邦平天下太快,故而後遺症不小。在劉邦登基之後,常年被兵事所累,且為了治天下,創造性採用郡國雙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