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臣之見,陛下為長久計,宜當遷都金陵。以金陵為基,勵精圖治,休養生息,觀望中國。時可將荊楚要地,委與大將治之,勵精圖治,與江淮呼應,興師北伐。”
駱統借洪澇之害,建議劉備遷都的言論一出,朝堂眾人多有議論聲。其中楚人的反應最為激烈,武漢雖被劃入江州,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荊楚的地塊。
二劉借楚地平江東,昔劉琦治江東時,楚人為尊,吳人為次。這才多少年過去,這些吳人竟敢把主意打到遷都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諸卿有何意見?”劉備翻閱奏疏,問道。
“金陵偏安東南,豈能遷之?”
馬良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陛下治京師十餘載,之所以能舉兵平服四方,唯賴武漢控遏吳楚,舉重兵而御四方。”
“今陛下東遷金陵,貪小利而忘大利。或可得一夕之安樂,但於漢室而言,有害而無利。若陛下東遷,無兵威震懾西陲,則荊蠻欲動,西土有亂,望陛下三思而行。”
“陛下若欲遷都,何不如擇江陵乎?”
龐林從席上而起,笑道:“楚人起於荊山之下,以郢城為都,披荊斬棘,以三百里之地而幾霸中國,問鼎周室,飲馬大河。今武漢若因水澇,不宜為都,何不如以江陵為都。”
“江陵西威巴蜀,南控荊蠻,北望河洛,東引江左。舉江水之中,民有百萬,沃野千里,得江漢之靈氣,何以捨近求遠,東遷金陵乎?”
“至於東南有天子氣?”
龐林環視在座眾人,笑道:“昔劉焉聞有西南有天子氣,莫非陛下亦要遷都到蜀地否?”
“哈哈!”
在場眾人聞言,拍笏板而笑。
霍峻聞聲淡笑,他對龐林的言語頗是認可。武漢不適合作為都城,選擇江陵就行,何必東遷到金陵。
不說東遷金陵有損害到楚人的利益,且光說東遷金陵,對志在北伐的南漢而言,就不是個好選擇。
歷代南方政權,凡是遷都到金陵,必然會因路途遙遠之故,很容易對巴蜀失去掌控力。或許武漢縱有百般不好,但相比成都、金陵,武漢卻是最合適作為南漢北伐基地。
至於吳越需逆江供給武漢,所耗錢財眾多,只能說這就是以武漢為京師的代價,而這代價必須要由吳越承擔。
劉備合上奏疏,笑道:“駱卿良言,朕多有贊同。然遷都金陵,所耗錢資不少,且襄樊初下,難以輕動京師。至於江水洪澇,朕年少多聞大禹治水而安天下,今集天下之力,我朝何不能治平武漢水害乎?”
吳越對南漢而言,不能說不重要,但比荊楚的話,則就有所不如。劉備深知南漢的根基在楚,而不在吳越。
且不說霍、葛、龐這些高官來自荊楚,單就說從地理優勢上,武漢遠勝金陵。這些年來,劉備闢地上千裡,他已嚐到以武漢為都的甜頭,豈會因水災小害而捨棄武漢。
頓了頓,劉備透過冕旒,看向龐林,說道:“至於江陵,離疏江左。山越多叛,若是輕離,恐地方不寧。且襄樊初下,暫不宜為都城。我大漢舊都在長安,亦在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