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489章遷都實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9章遷都實邊 (3 / 3)

“今以武漢為都,實為權宜之計。待北伐成功,朕當遷都長安。然若天命不在朕,北伐無所成,遷都之事當由太子與諸卿議。”

劉備不可能因為吳越捨棄荊楚,但也不可能因為荊楚而捨棄吳越。他採納霍峻的建議,將漢昌、長沙、桂陽劃入江州,又割豫章、廬陵、建安等揚州四郡入江州,其用意自然如霍峻所說那般,居中同時控制吳楚。

當然劉備也知道武漢缺乏作為首都的地理條件,然為了北伐,他必須將首都安在武漢。等到他去世後,遷都與否,全看劉禪與朝堂眾人了。

聽劉備這般言語,龐林、駱統二人無言,默默退回位置上。

見遷都議題結束,劉備環視眾臣,問道:“可有奏疏乎?”

“稟陛下,漢襄都督文聘、襄陽都督呂蒙合名上疏,奏言自江陵往襄樊三、四百里間,人煙稀疏,田畝廢棄,軍糧調配,多賴江北,實非長久之計。為圖河洛計,文都督奏請實土漢南。”

王粲趨步出列,上奏說道:“疏言,今襄樊已下,文都督請發兵伐荊蠻,遷蠻民出山以實漢南。且準中樞下詔準舊民歸鄉,緣沔而居,以復漢鄉生機。”

實土邊境,屬於是霍峻早些年提出的戰略,欲伐中原,全靠吳楚供給,必然不足。且邊境無民,長期靠後方供給,也非長久之事。

那種數千人駐守城池,多是虛治這個地區,談不上實化。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其勢力就會收縮。

多年前,南漢拿下江淮,經數年的發展計劃,郡縣人口漸漸充實,加上推行霍範的《淮南論》。

江淮不能難說百姓樂業,糧草滿倉,但可說已無往昔凋敝狼藉之貌,軍糧已能自給自足。軍士就地自守的話,江淮已不需揚州的糧草供給。

今襄樊被大漢拿下,襄陽到江陵的狹長的平坦地帶,土地肥沃,水網密集。如果開墾得當,加上之前南逃計程車吏歸鄉,襄陽可以迅速恢復生機。

劉備看向諸葛亮,問道:“孔明秉持國政,不知有何高見?”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荊山險遠,與房陵相接,山嶺中多有山民。文漢襄欲伐蠻實邊,亮以為可行。且去歲北伐,降兵近有三萬,或可選五千羸弱之士遷往漢沔,分散而居,開墾田畝,軍屯積糧。”

關羽所擒得三萬魏軍,為了不讓他們勾結造反,劉備將這些兵吏儘量打散,將校盡數南遷建安郡居住。且劉備貪北軍驍勇,不顧趙雲的勸諫,精選驍勇敢戰五千人入軍,

其餘兵卒不是被劉備賜予有功將校為奴,則就聽從諸葛亮的建議,選老實憨厚之人編為屯民。

“可行!”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下詔荊州,凡有家鄉居漢沔者,今欲歸鄉居者,入郡縣登記為民,則可得原籍田畝,三年之內,減免田租戶賦。”

說著,劉備捋須而思,說道:“授右將軍文聘假節,加拜兗州刺史,準其自取兵馬伐蠻。勒令梁州房陵、西城、上庸三郡太守,務必配合右將軍伐蠻,不準言語推脫。”

“諾!”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