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壽春,八公山。
手撐在望樓的木欄上,劉備登高而下視,淮、肥二水十餘里之間,將河對畔的魏軍動靜盡收眼底。
“哎!”
劉備微微而嘆,低聲道:“曹孟德布大軍於對岸,鎖我於八公山。其之軍略,果是出眾。”
說實話,他轉戰中原十幾年,尋常之將非是他的對手,但曹操卻是他一生之敵。故而今下在壽春,與曹操對壘,心理壓力著實不小。
然所幸十幾年他不斷在進步,從被曹操追著打,到與曹操抗衡,再到舉兵北伐。於某種意義而言,已是可以算作他的勝利。
望著淮水上的浮橋,其聯通壽春與淮北,曹軍士卒穿梭不息,劉備的神色頗是煩惱。
忽然間,劉備問道:“今壽春難以用兵,子龍以為可讓雲長北上,佯取襄樊,以為牽制否?”
趙雲遲疑良久,說道:“大王,關將軍舉兵是為佯兵,其職為守衛武漢。若北取襄樊,致使江夏空虛,滿寵趨兵而入,則危武漢也!”
天子守國門,雖能讓政局穩固,但也不利於大軍調動。需要經常留一支大軍在江北布控,防止汝南、襄樊的兵馬,突入武漢周圍,引起驚變。
今劉備舉傾國之力出征江淮,武漢多是空虛。關羽、文聘二人為守衛武漢,更難輕易用兵了。
“罷了!”
劉備也知其間之重,嘆息說道:“曹仁常年固守不戰,唯在山水間修繕營壘。縱雲長率軍北上,也恐無計可施。”
趙雲見劉備煩惱,安慰道:“大王,兵者之事,勝負多在一時之間。用兵取勝,或許在明日,亦或在下月,北伐宜當緩緩圖之。”
繼而,趙雲笑道:“說不準翼德將軍那邊或有變故,亦是難言之事。”
“翼德?”
劉備面浮笑容,說道:“漢中出兵,僅是虛兵。翼德越秦嶺千里出兵,此戰不敗便是善事。”
說著,劉備打量趙雲,笑道:“倒是子龍愈發穩重,中軍有卿執掌,實乃幸事。”
“臣忠奉公事爾!”趙雲拱手答道。
劉備滿意地點了點頭,他不選關羽、張飛執掌中軍,而選趙雲出任中領軍。勝在趙雲為人穩重,處事公允。且多年來忠奉國事,從無變心。
君臣聊天間,侍從在望樓下喊道:“大王,諸卿已至大帳中!”
“善!”
劉備整理胸中情緒,順木梯下樓,在侍從的護衛下,回至大帳中。
大帳佈置簡陋,十幾張便易攜帶的交椅,一案几,一坐榻,一幅壽春輿圖。
見劉備入帳,眾文武拱手行禮,說道:“拜見大王!”
“諸卿請坐!”
“謝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