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帳中文武,劉備問道:“曹操舉大兵至壽春,與我軍對峙於淮、肥二水。對峙以來,當有十餘日,難有進展。不知諸卿可有方略教我?”
眾將面面相覷,今下之形勢,他們也沒多麼好的計策。
靜寂半響,黃忠說道:“大王,我軍長於水師,今將至雨季,淮水大漲。忠以為或可用舟舸隔絕淮水,進圍壽春。敵寇距水十里下營,忠願率本部兵馬過水,背水下營,探敵虛實。”
“不可!”
劉備搖了搖頭,說道:“淮水夏季之時,河水雖是暴漲,然卻非天險。淮水大漲時,曹操搭建浮橋,於上游渡河並非不可。卿渡過肥水,欲背水下營,非是良策。”
“且田豫、于禁非無謀之將,今退十里,便有欲半渡而擊之意。卿之策太過冒險,不易用之。”
“讓霍督率軍西進,與大軍會師何如?”黃權建議道。
劉備否決道:“仲邈之兵,為我軍後手之用,不可輕動!”
霍峻拿下淮陰後,派人分下鍾離、盱眙二城,並將多餘的舟舸送到劉備手上。
劉備對霍峻的進展甚是歡喜,特書信一封表示讚賞。然對於新的任務,劉備則讓霍峻暫時駐紮淮東,充當大軍的後手。
“大王,我軍長於水師,弱於步騎。壽春位於低窪之所,肥水出芍陂,繞城而過。今或可於肥水之上游,修築堤壩。待雨季之時,肥水大漲,開鑿河堰,以肥水灌壽春。”
龐統沉吟少許,說道:“肥水決時,于禁、田豫等將雖勇,但卻無船,難以救援。而我大軍趁機舉精銳猛攻壽春,或舉兵圍攻諸營,尋機趁勢破城!”
壽春引肥水為護城河,註定了壽春的地勢低窪。若肥水發大水,沖刷壽春城屬於是必然事件。
于禁、田豫等將雖屯兵於肥水西岸,但曹操卻知壽春地勢低窪,故命諸將在高處紮營。肥水被決之後,必然是沖刷低窪地帶,將會孤立各營。彼時劉備舉兵傾出,解決被肥水包圍的各營多半可行。
聽聞水決,劉備眼神發亮,欣喜說道:“孤聞壽春有常年潮溼,故有排水大閘,尋常之水難破城。但即便如此,水決之策若成,縱不能下壽春,但也能重創敵軍。”
頓了頓,劉備擔憂說道:“然彼時曹操渡河南擊八公山,我軍當如何待之?”
“此事易耳!”
龐統捋著鬍鬚,得意說道:“雨水大盛,可用火船順流而下,時曹操縱搭橋南援,亦無計可施。唯有取淮水上游渡河,待曹操渡過淮水,彼時水決之策已成也!”
“士元有國士之才,以水代兵,此策妙哉!”
劉備捋須而笑,說道:“水淹壽春,趨兵過河,強攻諸營,當可速行此策!”
“大王且慢!”
魯肅看向頗是得意的龐統,說道:“曹操舉眾兵於淮北,欲待我軍動作。今大王欲決肥水破賊,但于禁、田豫、夏侯惇皆據高處而守。彼時若不能克,曹操必率大軍南下,謀取八公山大營。”
“火船雖可破浮橋,然曹操手上卻有舟舸。且下蔡有沙洲,搭建浮橋可過江。時曹操以眾兵攻八公山,我軍又難克諸營,內外之下,我軍必然大敗。”
魯肅久鎮江淮多年,可非龐統外鄉人可比,深知淮河水情。別看決肥水之策好,但如果啃不下各營,八公山大營又被曹操偷去,那就是有趣了!
“這~”
劉備面露難色,說道:“今下不如調仲邈所部兵馬西進,與我軍匯合,兩軍合力同破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