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387章壽春對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7章壽春對峙 (2 / 3)

大帳內,曹操坐於榻上,司馬懿於帳中彙報戰況。

“大王,劉備不為所動,在八公山上屯營。於將軍見營壘險峻,不敢輕易渡河,遂止步於下蔡。”司馬懿說道:“劉備大軍佈置於八公山與芍陂之間,得山水之利,難以輕破。”

“呵!”

曹操輕蔑淡笑,說道:“劉玄德統兵常恃勇而進,寡有長見深智。取八公山斷水之策,及穩固大營之計,料非其所能出。今霍峻在淮東,必有高人指點劉備。”

蓋與劉備深交多年,對陣多次。曹操對劉備的用兵風格,多是熟悉。劉備出身涿郡武夫,論將兵悍鬥能力,寡有人能及。但論計策百出,正奇並用,則非劉備之所強。

在曹操看來,猛攻八公山屬於是劉備的正常操作。但包抄斷水,半渡而擊,這種的連環招數大機率不是劉備所能想出,而是有高人謀士指點。

當曹操得知八公山失守後,重新佈置方略,抓住劉備著急的心理。以田豫將萬人先進,誘劉備出戰迎戰;同時曹操佈置于禁為偏軍,欲淮水偷取劉備大營。然卻被法正洞察,建議劉備固守八公山大營。

孫權坐在側席上,問道:“大王,劉備固守營壘,那今下當如何進軍?”

曹操思量許久,看向賈詡問道:“文和可有高見?”

賈詡捋著鬍鬚,笑道:“大王,詡常聞以眾擊寡,少有聞以寡擊眾。今劉備集吳楚之力,越江千里北上而爭地,非可言智。大王舉中國之兵以援,我眾敵寡,我軍何不如靜觀其變,伺機而動。”

“靜觀其觀,伺機而動?”

曹操凝眉深思,問道:“子揚可有高見?”

劉曄神色恭敬,說道:“劉備畏壽春城固而不敢速破,轉取八公山;懼大王兵勢而不敢輕動,退守肥水。今大王舉兵至此,劉備已失先機。”

“然話雖如此,劉備擁水師之利,據肥水、山勢之險,我軍難以速退。故可從文和先生之言,靜觀其變,以靜待動,察其漏洞,一擊勝敵。”

於攻守雙方而言,不能否認的一點。兩軍交戰常是利於守,而不利於攻。凡將能憑藉堅城擊敗名將的進攻,但不代表凡將的能力勝過名將,僅是攻守雙方的難易程度不同而已。

賈詡、劉曄建議曹操採取靜觀其變的計策,有穩妥起見的想法,但更多是想讓劉備行動起來,好讓自方抓住對手的漏洞。畢竟劉備是進攻方,跨江千里北上,若不採取進攻,著急的當是劉備。

捋著鬍鬚,曹操說道:“既是如此,則從二君之見。劉備雖舉大軍北上,然為顧忌糧道,分駐芍陂水寨,以保糧道安全,可將之兵寡。肥水、淮水為天險,既可阻我軍,然又可限制敵軍。”

“今可命于禁、田豫二人率軍渡過淮水,距肥水之外十里地紮營,劉備舉兵渡水則擊之。閻行統兵至勺坡,於以防魯肅率軍登岸側擊。如此佈置,劉備縱是兵精且眾,但也難以越險取勝。”

“諾!”

司馬懿趨步上前,建議說道:“淮南八公山雖矮,但卻山勢連綿。大王可移軍至淮北,搭建浮橋,行渡河取山之勢,以威劉備所部。”

曹操微微頷首,說道:“移軍淮北,窺視敵營,兩面夾擊,當屬上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