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半響,諸葛亮說道:“五溪蠻民多是無辜百姓,受恩而降,不可害之。今可留五千軍士,由君掌管,依五溪夷俗,編戶齊民,設建鄉亭,授予印綬,以表官職,君切不可以嚴法治之。”
“諾!”習珍應道。
自劉備掌管吳楚起,不僅任用江左士族,荊楚士族也被提拔起來。習氏則是近些年興起的荊楚士族,他們因龐氏、馬氏的關係,漸漸出現在政壇上,其中則以習禎、習珍、習宏為代表的三習。
習禎作為早期投靠劉備的荊楚官吏,今已官拜豫章太守。而習珍也已官拜撫蠻中郎將,隨諸葛亮征討五溪蠻。
今諸葛亮重用習珍,命其留守漵浦,待戰事結束之後,應有新的重用。
過了兩日,諸葛亮將治理五溪蠻的細節叮囑與習珍後,他自率大軍逆沅水而行,於河谷間行進約四百餘里,得見控制洪江口的沙摩柯軍士。
沙摩柯與無溪蠻面對諸葛亮的邀戰,據不出戰,似乎有長久堅守之意。然實際情況,如諸葛亮所言,沙摩柯與五溪蠻聯軍糧草難以久持,今誘諸葛亮深入,多有切斷諸葛亮糧道之意。
對峙了約有十日,沙摩柯得知有批糧草運往諸葛亮大營,欣喜過望,率聯軍五千精銳,抄小道繞後,試圖截糧,然而這卻是諸葛亮之計。
當沙摩柯截糧之時,諸葛亮佈置的伏兵殺出,將沙摩柯殺得大敗。沙摩柯藉著地利優勢,試圖逃回洪江口營寨。
然洪江口營寨在沙摩柯率精銳截糧時,被漢軍登山強攻,憑藉弓弩的優勢,攻克洪江口,降服無溪蠻首長史子匹。沙摩柯走投無路,向諸葛亮請降。
但諸葛亮對沙摩柯的投降,似乎不太滿意,找了個由頭放沙摩柯一條生路,將他趕向雄溪蠻地界(今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讓他找雄溪蠻人再戰。
沙摩柯實在不想打,但見諸葛亮如此態度,無奈之下只得跋山涉水,去找雄溪蠻人。
在沙摩柯找雄溪蠻時,諸葛亮降服無溪蠻三萬多人,於無溪畔間設懷化、漢威一縣一道。
懷化為縣,五溪蠻編戶齊民,設鄉亭治之;漢威為道,由五溪蠻長史子匹為君長,受印領官,世襲治之。
諸葛亮於懷化停留一個多月,恩撫五溪蠻夷,傳授冶煉、種茶、養殖等先進的漢家生產技術。對於深山谷間的諸夷部落,諸葛亮則是賜綬印,與他們立碑盟誓。
隨著時入建安二十一年,諸葛亮向雄溪蠻出發,力求解決五溪蠻部中僅最後的一蠻。
雄溪蠻深處武陵大山的深處,處於窮山惡水間,寡與漢人接觸,蠻風彪悍。諸葛亮轉進四百里,至雄溪蠻地界,卻見沙摩柯率部來降,這讓諸葛亮及漢軍眾人哭笑不得。
原是沙摩柯率親信千餘人入雄溪蠻,深思前後左右,以他的智商察覺到不對勁。漸漸猜到諸葛亮應該是想借他的手,掃蕩諸蠻。
想通這件事後,沙摩柯誘雄溪蠻首領前來,趁機將其斬殺,然後憑藉個人的武力,以及千餘名手下控制了雄溪蠻,靜候諸葛亮的到來。
見沙摩柯如此上道,諸葛亮也不刻薄待之。念及雄溪蠻的不順,處於窮山惡水,漢人難治。便委任沙摩柯治雄溪蠻,賜其撫夷中郎將,並派兵隨沙摩柯征討群龍無首的雄溪諸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