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二月。武漢,漢昌王宮。
“哈哈!”
劉備的笑聲響徹殿堂,引得侍從側目。
笑了幾聲,劉備說道:“孔明初次領兵出戰,竟將沙摩柯逼到如此境地,無奈之下殺賊首,吞其部眾以向孔明求降。”
霍峻嘴角含笑,說道:“五溪蠻深處群山之間,沅水之中上游,五部蠻夷離散分居,欲獲其民,需有蠻人帶路,舉兵而戰。沙摩柯自號蠻王,得辰溪、蠻溪二部人心,恩威五溪。此人若不利用,豈不可惜?”
南蠻北胡東戎西羌,在這四方蠻夷中,漢軍欲征討,實際上都存在不小困難,需要克服那些困難,才能征討成功。
如征討北胡,胡人逐水草而居,草原廣闊,漢軍唯有尋找到胡人的蹤跡,出塞征戰才能大勝;亦或是討伐南蠻,蠻人生活在破碎的河谷地帶,逐一征討各部太過麻煩,唯有聚集起來,正面作戰,才容易取勝。
諸葛亮打五溪蠻自然是不可能逐一征討,利用沙摩柯的威望,聚集那些生活在破碎河谷間的蠻人,與大軍正面交戰,一舉敗之,降服上萬甚至是數萬蠻夷,方才是節約時間之事。
劉備捋著稀少的鬍鬚,說道:“今五溪蠻初服,孔明率軍士駐紮,恩招諸夷君長,依夷風蠻俗,授圖畫,教耕作,置鄉亭,復舊城。”
“其上疏言,準其遷惡夷萬戶至武漢,編設入禁軍,然孤卻憂惡夷入武漢,恐會趁機作亂,敗壞漢昌風紀。仲邈以為如何?”
劉備的憂慮並非沒有道理,他生活在涿郡邊境,對於胡人南遷帶來的弊端,看得非常清楚。今遷幾萬人的五溪蠻入武漢,若五溪蠻突然起兵反叛,將會危及武漢。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大王既為此而憂,何不如遷萬戶五溪蠻至江北邾縣周圍,既可增江北防禦,又可提防五溪蠻反叛。”
頓了頓,霍峻建議說道:“孔明既遷五溪蠻至中樞,有弱其兵力之念。今大王何不如往五溪蠻中,各遷千戶百姓,擇宜居河谷駐紮,號為衛所,入則農耕,出則作戰。”
“嗯?”
劉備露出疑惑的神色,問道:“今當聚兵生養之時,怎能遷漢民入五溪河谷,此為何意乎?”
見劉備不能理解,霍峻也不奇怪。往蠻夷之地設衛所,這種獨特的兵制,當要追溯到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統一華夏時,面臨了山陝多胡人,雲貴南方多蠻夷的局面,為了鞏固邊疆,便在西北、雲貴各設衛所制。如在西南邊境,設立了九衛,幫助大明時代鎮守雲貴地區。
衛所制在明中期雖徹底崩潰,但在衛所制並非無用。在那漢少蠻多的環境下,衛所可以充當開墾兵團的作用,漢民世世代代繁衍,幫助明清完成改土歸流。
今霍峻向劉備特意在廣袤的武陵山區間,各遣千戶耕作,不僅可以成為監控五溪蠻的眼睛,也能深入治理廣袤的武陵山區。預料幾百年後,武陵山區將會成為漢夷雜糅之地。
霍峻整理了下思緒,說道:“大王,五溪蠻恃險而不順,孔明雖得其民,亦恩撫其心,但大軍撤走,恐諸夷復叛,此不可不備。若能於徙兵戶於其中,擇險要建寨壘。”
“夷少而叛,則出兵擊之;夷多而叛,則守寨待援。叛則戰,順則耕。自產自出,不予兵糧。如此佈置,五溪蠻將難成大患,世代將為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