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四個問題也不好解決,讓百姓自由遷徙到這裡恐怕確實不太容易,但朕要是真的想解決當然可以解決,由官府強行向這裡遷徙百姓,興建更多的船塢、碼頭,就可以。’
‘但現在大明人口太少,需要人口的地方又太多,強行向這裡遷徙人口是否划算?’允熥又想到。現在大明需要同時向西北、東北、西南、南洋等多個方向,好多地方遷徙人口,現在每年至少有幾十萬人自願或不自願的前往上述這些地方定居。
若要開發瓊州,起碼要遷徙幾十萬人過來,雖然不會一年遷入這裡這麼多人,但一年至少要遷入幾萬人。他若是能每年再擠出幾萬人,幹嘛一定要放到這裡?
允熥此時對於開發瓊州已經有些打退堂鼓了:將幾萬百姓用在這裡產生的價值未必就比遷徙到其他地方要高;但又覺得海南的地理位置這麼好,資源也很豐富,若是不開發一下總覺得不好。
若要等以後,那估計要過很多年了,自己有生之年未必會有空閒;等到自己去世後,誰還知道瓊州是個好地方?更加不會開發,估計得等到幾百年後旅遊業大發展,或者石祿鐵礦被發現得到開採才有可能發展。
他糾結了片刻,心中暗想:‘再問問這裡其它的情形吧,若是還有其他限制發展的緣故,就暫緩瓊州的開發。’
他於是又和李序良說起了當地的情形。“李愛卿,當地的百姓生活可算富足?”
“陛下,”李序良猶豫了一下,才說道:“瓊州府城附近百姓生活還算安康,其餘地方的城中百姓還算安居樂業,其餘州縣的農戶,總能吃頓飽飯。”
“嗯?”允熥又有些驚訝:你要說因為人太少又不背靠一個廣大的地域所以經濟不發達還情有可原,可這裡的地這麼好種,百姓生活應該處於一種不太富裕但是衣食無憂的狀態;可現在聽李序良這話,當地的百姓連衣食無憂都費勁?這是怎麼回事?
“陛下,瓊州的田地確實十分好種,但這裡除了糧食、菜蔬、瓜果之外的物品本地都不能產出,百物需從大陸上運來,價錢高昂,所以百姓深受百物騰貴之苦。”
“並且若想田地高產也不僅只需土地肥沃,也需其餘的東西。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農具和水利。若是沒有足夠的農具和完備的水利,一家農戶也侍奉不了多少田地,每畝田地產糧也不會高。可瓊州府一把鐵鋤頭的價錢是廣州府的五倍,對面雷州府的兩倍,如此之貴,如何能讓百姓有足夠的農具?”
“當地的水利也不成。瓊州即使大戶人家也沒有多少財貨,除去交納稅賦省不下多少錢財。而普通小門小戶並無興修水利的本事,只能由官府組織大戶人家出人出錢整修大的,大戶人家組織小門小戶整修小的。可當地的大戶人家都沒有多少財貨,如何整修水利?這二者皆無,當地百姓如何能打出許多糧食?”
“所以瓊州的百姓雖說不必擔心捱餓,也並不富裕。”李序良解釋道。
允熥聽了這話,忽然想起之前曾經看過的一份南海水師奏報一年開銷的奏摺,當時允熥隨即抽查了其中的一部分賬目,發現駐瓊州府分艦隊和碼頭的人均開銷比駐紮在廣州等地的分艦隊要高,甚至比對面雷州府還要高一些。他當時詢問了一番,得知是瓊州府當地許多物品無法自產,所以開銷要大一些。
因為那份賬目裡面瓊州府分艦隊的開銷不過比廣州府多五成,當時他又有很多事情要忙,就將此事忘在了腦後。等他現在親自到了瓊州,才知道瓊州的物價可不是之比廣州高五成,而是高了數倍。
‘廣州分艦隊的人均開銷本應該不到瓊州分艦隊的一半,但報上來的賬目竟然只比它少這麼多,看來南海水師裡面不少人在貪腐。回頭讓錦衣衛查一查,看看是何人在貪腐。’允熥首先想到的是這件事。
他在心中將此事暗暗記下,開始想面前的事情。
“剛才朕問愛卿他地的百姓為什麼不願意遷徙至瓊州,你為何不說這一點?”允熥問道。
“陛下,”李序良說道:“雖然若是它地百姓知曉瓊州百物騰貴不會願意遷徙過來,但這樣的事情外地的普通百姓如何能夠得知?所以臣並未將其列入為何他地的百姓為什麼不願意遷徙至瓊州的緣故中。”李序良一本正經的說道。
允熥看了他一眼,不過沒有說話。好吧,李序良的想法不能說不對,但上級領導問話的時候這樣回答就是有問題的。允熥算是寬宏大量的,不會將此事記掛在心上,若是一個不寬宏大量的皇帝詢問他也這麼回答,李序良以後的前程估計也就止步於正四品了。
允熥將思緒收回到面前的事情上,思量片刻,又事無鉅細問了他許多瓊州當地的情形,還拿出了一幅瓊州的地圖一邊比劃一邊說著。
最後他又思量了一會兒,說道:“現在看來,瓊州百姓之所以不甚富裕,其中一個重要緣故就是這裡百物無法自產,需從大陸上運來。”
“所以朕決定遷徙各類工匠數百戶,分別安置在瓊州府城、儋州城、崖州城與萬州城四處,以使得當地能夠自產許多物品,省的價錢居高不下。”
“此外,朕還要改儋州的洋浦港為軍民兩用港,允許過往的大明商人在此停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