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803章 還是瓊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03章 還是瓊州 (1 / 2)

但就是如此優越的地方,在西元一九八幾年之前卻一直不怎麼發達,唐宋時這裡一直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可見當時有多麼落後;明代稍微好一些,起碼不是流放犯人的首選之地了,但百姓依舊窮困。

允熥一直對此不是很理解。也因此,允熥這次南巡特意安排在瓊州多待幾日,探尋這其中緣故。

李序良介紹道:“陛下,瓊州上古三皇五帝之時為“南服荒繳“之地,化外之土;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派趙佗(尉它)南下,統一嶺南之地,設定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從中原遷徙幾十萬人至其地。隨後中原戰亂,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亦統轄瓊州。”

“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等率師平定南越;元封元年(西元前110年),在今瓊州之地設定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元帝初元三年(西元前46年)春罷珠崖郡,設定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後漢光武帝時,……,三國吳大帝(孫權)時,……,南北朝時,瓊州之地隸屬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西元535~546年)中,設定崖州,統於廣州。這是自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始在瓊州本地設定州郡統轄此地。”

“隋煬帝時,……,唐代改郡為州,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22個縣,屬嶺南道管轄。現在的瓊州之地名稱即來源於唐代的瓊州?。唐末天下大亂,此地後屬南漢。”

“宋太祖開寶四年(西元971年),平南漢?,於瓊州設一州和三個軍,……。前元滅宋後,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西元1278年),於瓊州設定瓊州路安撫司,隸屬湖廣行省。……。文宗天曆二年(西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我大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三月揮師南征,六月降服兩廣;十月,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改吉陽軍為崖州,……,於此設立三州13縣(後來正統四年(西元1439年)裁撤三縣),仍屬廣西。二年六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瓊州從廣西劃撥廣東管轄?。九年,瓊州府屬海南道。”

“瓊州府為大明,乃至歷朝歷代最南端的領土,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本部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安南相對,東瀕南洋與臺灣鎮相望,東南和南邊都是蠻夷番國之地。洪武二十六年瓊州全島民戶四萬七千有餘,口一十九萬五千,田地五百餘萬畝,……。”

聽到這裡,允熥問道:“瓊州之地,大約有廣東省的一成半,洪武二十六年只有十九萬多人?整個廣東當時可有口三百多萬。”

“田地也太少。整個瓊州府土地數十萬頃,怎會只有這麼一點田地?”

“陛下,廣東省下轄十府一直隸州,人口之半在廣州府與惠州府,其次在潮州府,以上三府的百姓有整個廣東省百姓的六成以上,其餘諸府州本就沒什麼人口。”

“其中瓊州府地處天南,地方偏僻,即使歷朝歷代的官府鼓勵百姓遷徙來到瓊州,但大多百姓仍舊不願前來,所以人口如此之少。”

“至於田地如此少,自然是因為這裡的人口太少,無人開墾荒地。”李序良說道。

“可是朕聽聞瓊州這裡的氣候溼潤,一年四季如同春夏,從無冬天,田地雖然不是很肥沃,但不論種瓜果、菜蔬、糧食都極易成活,為何百姓不願來到這裡?”允熥有些疑惑不解。你說現代工業社會的人願意去大城市也就罷了,古代的農民在哪種地不是種?為什麼不來瓊州?尤其當地的糧食本來就很好成活,種地十分容易。

“陛下,臣以為,有這幾個緣故。”李序良說道:“其一,瓊州太過偏僻,自古以來一直是流放犯人之地,中原的百姓絲毫不知此地種糧容易,不會前來;”

“其二,普通農戶遷徙,自然是從土地貧瘠之地遷往土地肥沃之地,瓊州府雖然種糧容易,但仍舊不比廣州府周圍土地肥沃,況且廣州為廣東省的省治所在,又十分富庶,所以百姓若是遷徙大多遷往廣州,而非瓊州;”

“其三,瓊州隔海峽與大陸分離,農戶一輩子種地,聽聞前來瓊州還需過海,恐怕腿肚子就打顫,就不願意過來了,寧願留在對面的雷州府。”

“其四,是道路不便。瓊州島面積雖大,但多山,全島過六成的地方是山地,除北部瓊州府城附近外,其餘地方百姓、田地均在沿海,除安定縣之外的各縣縣城也都在海邊,全島僅有一條環島官道,即使朝廷的驛站也都設在沿海,無法進入內陸。”

“他們不能走海路麼?”允熥插嘴道。按說瓊州這樣的島嶼最方便的道路應該是海路才對,這個年代又沒有火車,海路運輸速度也未必比陸路要慢多少。

“陛下,走海路要有船,但船建造不易,碼頭興建也十分不易。本地之前並無能造大船的工匠,一般的小船在南海的風浪下極易傾覆難以出海只能使用大船,況且港口也少,百姓想走海路不易。”李序良解釋道。

他見允熥沒有再問問題,繼續說道:“其五,就是當地的蠻夷了。瓊州多山,山中多蠻夷,當地的黎人在山林茂密之地生活,生性野蠻,時不時就出山襲擾附近的百姓;當地的許多山蔓延至海邊,離著縣城亦是不遠,百姓除了入城根本無從躲避。前元時官府也曾多次組織士兵進山清剿,但山高林密,只能抓住幾個不長眼黎人難以竟全功,最後只能作罷。”

“先帝平定瓊州後為此專門設立的鎮黎千戶所,把守出山的各條要道,才使得百姓免於黎人襲擾之苦。”

其實最後這段李序良話說的很具有偏向性。原本整個瓊州島就是黎人的地方,漢人才是外來侵略者,從黎人的角度來講,他們襲擾漢人天經地義。但李序良是大明的官,自己也是漢人,當然要站在大明和漢人的角度看問題;允熥身為大明的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蠻夷是個問題。’允熥心想:‘雖然廣東省瑤人、黎人等蠻夷眾多,但都在遠離城池之處,可瓊州這裡的蠻夷都快到大明官府的眼皮子底下了,確實不好處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