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實行內閣制度有這麼多的弊端,所以允熥絕不會實行內閣制度,現在實行的四輔官之制將來也必須進行改革。
允熥剛剛繼位的時候還沒有想明白,所以設立了四輔官。但隨著他當皇帝的年頭越多,讀過的史書越多,他終於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不過允熥卻並未說出這個根本緣故。不論是昀芷、昀蘊、允煕還是文垚,年紀都還小,自己即使丟擲根源他們也未必能夠理解。至於年歲更小的文垣和文圻就更不必說了。
而且他說出的這三條緣故已經足夠了。允煕雖然讀書不認真,昀蘊、昀芷雖然是女孩,但都是讀過史書的,而且在允熥的強迫下至少《資治通鑑》讀過好幾遍。適才允熥的解釋也很通俗易懂,能理解他說的這三條理由。
不過,“皇兄,可這與你設立五城學堂並且將一些兄弟子侄送到這所學堂讀書到底有何干系?”昀芷又問道。不僅如此,她心中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想問:‘妹妹只是女孩,和妹妹說這些做什麼?’
“不要著急。兄長馬上就說到了。”允熥笑了笑,繼續說道:“既然四輔官之制不能持久,兄長只能重新設定能為君分憂的官職。真正將一部分朝政交給他們處置。”
“總而言之,兄長必須要交出手中的部分權力,分權。既然如此,兄長為何不從小親自培養與兄長想法類似的人呢?從小培養與朕想法類似之人,就能保證他們長大後擔任朝廷官職能按照朕的想法處置事情,保證朕的各項政令傳到下面不至走樣。”
“而且他們既然從小被兄長親自教導,必定比國子監或科舉出來的學生與兄長更加親近,也會更加忠誠。”
“這就是兄長為何要設立這個五城學堂的緣故。”
在場的人聽完後一時沒有說話。允熥適才可不僅僅是說了設立這個學堂的緣故,而是給他們講了一個大道理。他們需要些時間來消化。
這時門口一個小宦官輕聲說道:“官家,娘娘御膳房把飯菜送來了。”
“快讓他們進來。”允熥吩咐一聲,又對允煕等人說道:“先用飯,邊用飯邊想。”
眾人聽他這一說回過神來,也發現自己已經餓了,就要端起飯碗開始吃飯。忙端起飯,等允熥動筷子後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熙瑤為緩和氣氛說了幾句玩笑話,眾人賠笑,慢慢的氣氛不那麼嚴肅了。
可這時文垚卻忽然問道:“父親,還有一事兒子不明,為何要將幾個叔叔或兄弟也送到五城學堂讀書,而不是繼續留在皇家學堂?”
========
感謝書友一劍68的打賞。
有關於‘五人墓碑記’事件的觀念是本人原創,若是有類同的,真的是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