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允熥看著朱棣寫下的四個字,心中暗想:‘不愧是四叔,我也想出一道這方面的題目,可是想來想去就是想不出怎麼用四個字來總結。這次的殿試,多半就是以這四個字為題了。’
‘至於其他的,允炆果然十分高興的出了幾道經義題,如果沒什麼問題就用作考試題目吧。’
‘十三叔出得這個御蒙之策,雖然我現在對於如何對付蒙古本部已經有了腹案,不過兼聽則明,會試時讓舉人寫一寫自己的見解也行。只不過,這四個字需要改一個字。’
……
允熥想了一會兒,才又拿起筷子繼續吃飯。與他一起用晚膳抱琴笑道:“哎呀,陛下,這個時候了還處理朝政。”
抱琴也知道了前幾天上元燈會,一位皇后、三位貴妃之中她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允熥帶出宮去的,要說心中對此沒有不滿當然不可能。
但是她又能怎麼樣呢?她不像熙瑤自己是皇后、兒子是太子,也不像妙錦有一個可靠的孃家,她唯一的指望是親兒子,但是在親兒子長大之前還是要指望允熥。
所以抱琴仍然只能盡力討好允熥。
允熥也笑著答應了一句:“這是幾位皇叔傳過來的信兒,就順便看了看。”
允熥後來自然也注意到了三位貴妃之中抱琴是唯一一位這次沒有隨同他一起出宮的,面對抱琴他略有尷尬,但是如果再來一次,他也不會帶著抱琴出宮。
燈會一共只有五天,第一天的燈會又是從晚上開始,他如果要帶著抱琴去那就只能在十六的下午。連續四天出宮,他的生命都可能會有危險。他不會讓自己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
過了一會兒晚飯吃完了之後,抱琴先是故意應和著允熥說話,最後說道:“陛下,垚兒現在也已經五歲了,是不是該正式讀書了?”
“五歲就正式開始讀書?太早了一點兒,等七歲的時候再說吧。”允熥說道。
文垚出生在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到現在週歲才三歲多一點兒,就正式開始讀書?允熥表示不能接受。即使是七歲允熥也覺得早,可是這個年代家裡不算太窮的人都最晚讓孩子七歲讀書,實在是不能推遲了。
“陛下,可是……”抱琴本來是想說秦王和晉王都是五歲就開始正式讀書了,可是見到允熥的臉色沒有把話說下去。
允熥卻明白了抱琴的意思,說道:“咱們不是普通百姓家裡,不需要孩子從小讀書,文垚是朕的第一個兒子,朕也不會對他放鬆。”
抱琴這才有所緩和。
第二天一早允熥上朝,蹇義果然已經開始行動了。
蹇義的行動能力還是很強的,一上朝就開始彈劾,並且親自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工部右侍郎。彈劾他‘浮躁’,‘正月休沐日結束之後竟然整日窩在公房之中,絲毫公事未辦,……’
允熥也拿出了自己的態度,在那個工部侍郎無法反駁蹇義的話之後,當場訓斥了他一頓,嚇得他跪地請罪。
允熥倒也不會對他有什麼實質性的懲罰,雖然他其實很想開了這個工部侍郎,但是因為副部長上班不專心就直接開除副部長,有些驚悚,所以只是批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