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啃書網推薦閱讀:
皇せ炭鄭痔嬤旁蟛荒艹小!?br />
“朕本不願於繼位初期就大動干戈,但太祖臨終之時囑託朕的事情,朕卻不能不遵照太祖之遺囑。”
然後王喜又拿出了一沓聖旨,準備開始誦讀聖旨。
雖然允熥說是什麼‘太祖遺囑’,但是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允熥自己的意思,反正老朱臨終之時有一段時間單獨和允熥在一起,到底說了什麼誰也不知道,還不是允熥說啥是啥!
眾臣側耳傾聽。王喜朗聲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洪武二年、三年曾修訂《元史》。時天下未定,且蒙文典籍不全,是以編纂粗疏。故今特命飽學之士重修《元史》。”
自從《元史》出來以後,當時就有不少的文人批評《元史》,老朱自己後來也知道《元史》修的粗疏了,但是老朱對於這類東西並不十分重視,所以並未重修。
允熥當然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他對於歷史非常重視。與和長時間把神話當歷史的其他國家文明不同,中華文明是史料最為充足的文明,從周代就有了信史,這是中華文明最偉大之處,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希臘人的《荷馬史詩》真實性連《三國演義》都比不上,看著滿天的神亂飄,和《封神演義》差不多。
並且重修《元史》,允熥還可以夾帶自己的私貨。雖然允熥現在還是有節操的,不至於編故事,但是可以該突出的突出,該簡寫的簡寫嘛。
王喜又開始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蒙元入主中原殺戮太甚,又不對館藏典籍善加保管,是以典籍遺失甚多。”
“為明經實義,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大明大典》。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王喜的旨意宣讀完畢之後,在場所有的文官都沸騰了!中國自古就有‘盛世修書’的傳統,所有參與到了修書的人都會名留青史。千載以下,就算大明不存,也泯滅不了修書人的榮光!
底下的文官都議論紛紛,大漢將軍們連連呵斥,過了好半天才恢復秩序。
允熥看著下面激動地文官,滿意的笑了笑。允熥本來是想等到即位幾年以後,等到《元史》重修完以後,再提《大明大典》的事情。
但是齊泰、練子寧等人都和允熥說過,說他在文官看來有些偏向武將和皇族,不符合文官傳統的想法,讓他出臺一些適合儒家的政策。
允熥想來想去,他又不想減稅,又不可能施行像歷史上的建文一樣的政策,只有把修書的事情提前來宣佈了。反正宣佈只代表一定會修,不代表馬上會修。
現在看來,效果很不錯。允熥看向陳性善、卓敬、楊任等人,他們也十分之懵逼。昨日允熥只是說要編一部書,陳性善他們還以為是隨便編一下,沒想到是要編纂繼往開來的一部大典。
然後王喜繼續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國公常升,為人謹慎,……,改封為鄭國公,益祿五百石。”
“金吾後衛指揮使薛寧之長子薛熙冉,……,次子薛熙揚,……,均加封世襲指揮僉事。”
這個事情就和其他人無關了,不過是一個正常的加恩外戚的事情,又沒有超規格封賞,大家都沒有說話。
王喜繼續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洪武初年,設四輔官,以察納雅言,糾正過失。現復設四輔官。”
“以會寧侯張溫為春輔官,原左都御史暴昭為夏輔官,原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郭鎮為秋輔官,中軍都督府掌判官陳性善兼冬輔官。”
四輔官就是允熥想出來的幫助自己處理朝政的官職。朱元璋即位初期,曾經設立過四輔官的官職,當時是把地方上的一些名儒請來,隨時諮詢,也有表明重儒之意。
後來等到這些人都致仕之後,老朱就不再任命人來擔任這個官職,相當於罷設了這個官職。現在允熥把這個官職又從大明的典籍當中扒拉了出來。
允熥實在是怕後世的事情再發生:以內閣協助處理政事,最後變成非翰林不許入閣。所以允熥寧願扒拉出一個官職來,然後讓內閣給四輔官打下手,讓這四輔官從一開始就是沒有名頭的丞相。
雖然當時老朱是請的都是大儒,但是並沒有明文規定必須找大儒來擔任這個官職,所以允熥就也找了武將來。並且允熥為了文武平衡,採取兩文兩武的設定。
不過在這個職位剛剛復設的現在,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四輔官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啃書網推薦閱讀:
到底會代表著什麼,以為只不過又是一個顧問機構,和翰林院、內閣一樣,只不過有武將而已。所以大家都沒有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