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種情況下,天下百姓剛得到高皇帝劉邦所賜的田、爵,連飯都還吃不飽,顯然沒有心思去想文教的事。
而那些有條件考慮文教,考慮找本書作為傳家寶,教育家中子弟的貴族,則又大半死在了秦末戰火、楚漢爭霸,以及漢室初的關東戰亂之中。
再加上漢室初期新興的功侯新貴族,又大都是武夫出身的‘屠狗之輩’,才使得《漢律》當中的《挾書律》,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漢室的《挾書律》,幾乎就是在非洲進行全名限制高消費的性質!
惠帝劉盈廢除《挾書律》的舉動,也是發聲掌權,政治齜牙的意味更多一些。
不過《挾書律》被惠帝老爹廢除,倒也方便了劉弘,不用再去頭疼這個問題。
可千萬不要以為,《挾書律》的廢除是皇帝一道詔令的事!
對於‘壟斷知識’這種福及子孫的誘惑,華夏貴族階級從來都未曾放棄過!
在史書上,惠帝劉盈廢除《挾書律》,僅僅只是太史公陛下的一行小篆;但在現實中,鬼知道劉盈為此花了多少工夫,費了多少口舌,又等了多長時間。
這一點,從《挾書律》被廢除的時間點,就能看出些許端倪。
——《挾書律》被惠帝劉盈廢除,實在漢惠帝四年,即公元前191年。
這是個怎樣的時間點?
這一年,惠帝劉盈年滿十九,即將加冠!
這一年,丞相曹參病重臥榻,壽命只剩一年!
同樣是這一年,張嫣被太后呂雉選定為惠帝皇后,惠帝劉盈大婚事畢,親政在即!
從這寥寥幾件事就不難看出,惠帝劉盈廢除《挾書律》,是出於怎樣的心態。
——在丞相曹參病重將死,劉盈已經大婚,只差一年就要親政的時間點,劉盈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劉盈需要藉著此舉,告訴天下百姓,告訴朝中百官:朕,才是你們的君王!
朕,即將加冠成人,臨朝親政!
也正是在如此微妙的事件背景下,朝臣百官才出奇的沒有對這種‘破壞功勳壟斷知識’的政策表現出敵對。
——即將親政的皇帝發出政治聲音,但凡是個有腦子的,都不會輕易冒頭。
當然,這其中,恐怕當時的東宮太后呂雉、權勤朝野的呂氏外戚,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挾書律》的廢除,也將讓劉弘收集百家典籍、典故的工作變得輕鬆起來。
或許有些奇怪:有《挾書律》在,百姓不允許私藏書籍,不是更容易合理合法的得到百姓手裡的書籍嗎?
但實際上,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的至理名言,永遠都是那一句話——法律之外,不外乎人情。
《挾書律》不被廢除,百姓私藏書籍的舉動,是犯法的!
其懲治力度,更是令人咂舌的天花板級別——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