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416章 挾書禁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16章 挾書禁令 (2 / 4)

公元前三世紀末期,華夏大地劉漢代秦,‘尊漢遍秦’成了漢初的基本意識形態。

吹漢罵秦,也成了天下文人標榜自己‘劉氏忠臣’身份的重要手段。

而經過秦帝國數十年的‘舔而不得’,儒家早已是飢渴無比,迫切想要指點江山,為相宰之才。

偏偏漢高皇帝劉邦又慧眼如炬,對儒家的延誤幾乎是刻入了骨子了。

不被皇帝所喜愛,又不被輿論所認可,儒家所能做的,顯然也就只剩下瘋狂黑秦、黑祖龍,以贏得輿論同期。

不得不說,儒家做的不錯——經過進百年的努力,儒家終於在武帝一朝開花結果,更憑著一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舉成為了華夏文明唯一合法學說學派!

在儒家壟斷了學術節之後,秦王朝和始皇嬴政的輿論黑化,也就是必然的了。

畢竟儒家能壟斷天下學術界,靠的就是這一手節奏大師的本領。

始皇嬴政‘焚書坑儒’,也就自此成為了後世婦孺皆知,人人奉為真理的‘真人真事’。

而從客觀角度上來講,始皇帝焚書、坑儒兩舉,都算不上絕對的錯誤或絕對的正確,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政治考量,所帶來的特殊產物。

焚書一項,是為了遏制舊六國貴族復辟的勢頭,順帶控制思想;坑儒一事,那更是儒家自己作死,居然想要教嬴政怎麼做皇帝!

如此說來,坑儒一項,就是類似‘某某人惹怒皇帝,被皇帝拉下去砍了’的性質,而焚書,則是有利有弊,正確性有待商榷的決策。

起碼對於漢室,對於華夏文明而言,相較於《焚書令》所達成的愚民效果,其導致學術、典籍失傳所帶來的損失,顯然大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

——當然,秦漢交界百家學說大半絕傳的鍋,霸王項羽起碼要分走一半以上。

說回《焚書令》和《挾書律》本身,其本質就是始皇嬴政‘焚書’的法律依據,按照後世人的思維來看,《焚書令》和《挾書律》,本該和秦王朝一起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才是。

但實際情況、劉漢政權對《秦法》的延續程度,卻遠遠超乎後世人的想象。

——沒錯。

作為《秦法修訂2.0版本》的《漢律》,將《挾書律》也繼承了下來!

只不過蕭何在透過‘抄襲’修訂《漢律》的時候,習慣性的對這部分進行了修改,將《焚書令》廢除,只留下了《挾書律》。

始皇帝焚書究竟是對是錯,或許是眾說紛紛,見仁見智,但從《漢律》繼承《秦法·挾書律》這一件事來看,起碼漢高祖劉邦、酇侯蕭何二人,是認可《挾書律》在特殊時期,是具有其存在的特殊必要的。

如果聽到有人說‘始皇帝焚書錯的離譜’,那也大可以想一想:說出這句話的人,是不是比祖龍嬴政、赤帝劉邦還要擅長做皇帝;

是不是比秦相李斯、漢相蕭何,都還要了解封建時代的政治背景;

是不是比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的秦廷朝臣、比鯨吞天下,立四百年國祚的漢廷百官,都還要了解天下大事。

既然《挾書律》是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都認為的‘王朝建立初期的維穩手段’,那《挾書律》的臨時性質,也就是毋庸置疑。

不出意外,在登基四年之後,年僅十九歲的漢惠帝劉盈頒佈詔諭:廢除《挾書律》,認可書籍私有化的合法性。

而這一項舉措,便是惠帝劉盈長達七年的皇帝生涯中,僅有的一件稱得上‘國家大事’的政令。

在《挾書律》尚未被廢除的高皇帝時期,漢室實際上還沒有徹底安穩下來,異姓諸侯此起彼伏的‘造反’,讓天下依舊處於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