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天了去,也就是一些小商小販自樓煩運來貨物,沿經馬邑北上善無,而後折返而歸。
但今年的冬天,註定不會太平!
雁門郡治善無與馬邑南北相望,位於武州塞(今山西省大同市至大同市左雲縣一帶)西南方向。
而善無和武州塞之間,又隔著一道刪減,使得二者之間並不相同。
善無、馬邑、武州塞三者,便也呈現一個倒過來的‘V’字形,善無在左上角,武州塞在右上角,馬邑在下面。
而作為整個雁門地區最靠北的前哨站,武州塞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每三日一次向善無、馬邑傳遞訊息。
訊息內容,不外乎安不安全,境況對不對勁之類。
尤其是在秋收之後到冬雪之間這段時間,訊息傳遞的頻率會提高到每天一次!
但在幾天前,武州塞派來送信的哨卒彙報:武州派往善無的信卒,已經有好幾個沒有折返武州!
每天一封情報,便是每天一個信卒,連續好幾個信卒未按時折返,這意味著什麼?
對於生活在北方邊牆的漢人而言,這種情況,不外乎一種可能性。
——雁門郡治善無,已經陷入了包圍之中!
最起碼,也是陷入了斥候封鎖遮蔽之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每個人都知道,馬邑接下來會面臨什麼。
——匈奴騎兵跨過武州塞,而後兵臨馬邑城下!
如果是小股部隊入侵,倒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在過去這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裡,馬邑幾乎每年都會面對匈奴的遊散騎兵,到周圍區域打家劫舍。
某些不光景的念頭,甚至會發生好幾撥匈奴散騎接連出現在周圍區域的狀況!
時間久了,邊地軍民便也有了經驗:每逢秋收,則家家戶戶必搶收糧米,而後舉家躲進馬邑城內避禍。
馬邑也已經習慣了每年九到十一月,有數千百姓停留於城內的狀況。
但見年的狀況,絕非是‘遊騎散勇劫掠’這麼簡單!
道理再簡單不過:能對雁門郡治善無城達成遮蔽的部隊,數量絕對不會低於五千!
而且還得是精銳斥候!
若是將善無整個包圍,那更是需要不下兩萬騎兵。
馬邑城上一次面臨五千以上的匈奴騎兵‘光顧’是什麼時候?
——高皇帝六年,韓王信獻王都馬邑!
自那一場戰爭後二十多年,馬邑從來都沒有面臨過匈奴的大規模入侵!
而現在,匈奴人又一次大規模南下,抵達了雁門一代,沒有人知道,這是不是又一次平城戰役的前奏。
人們唯一清楚地是:戰爭,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