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著劉弘根本不是想拿韓王部開涮,而是真真切切的希望韓王部迴歸漢室!
說白了:韓王部回不迴歸,重點根本不在韓王信的子孫們是何意願——韓王部遠居幕北,與位於幕南的東胡部毫無可比性,對匈奴而言,幾乎是毫無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過十幾二十年苦日子,逐漸被匈奴人不重視甚至欺負,韓王部就必然會決定迴歸漢室。
問題的關鍵,還是眼前這位小祖宗!
——劉弘說能回,那無論如何,韓王部都能從長城的某一處缺口,再次踏上神州故土。
可若是劉弘不願意,那即便冒頓把整個韓王部空頭進長城以南,那劉弘也必然會把韓王部扔回長城的另一側!
從現在的狀況來看,劉弘似乎並沒有‘殺光韓王信的後人,為爺爺劉邦報仇’的覺悟。
如此一來,韓王部的迴歸,那就真的只是時間問題了。
柴武暗自思慮思慮著,就聽劉弘那淡然到幾乎聽不出感情的聲音,再次從御階上傳下。
“朕允韓王昭、韓信子頹當徹侯之爵,便再無韓王部音訊。”
“逢悼惠諸子之亂起,匈奴使恰於長安,朕不得已,只得復起和親之策以安匈奴,欲以舉國之力,平息悼惠諸子之亂!”
說到這裡,劉弘話頭稍一滯,略有深意的一笑。
“奸宦田丹之事,大將軍可有耳聞?”
見劉弘這般面色,柴武面色陡然一滯,滿是不敢置通道:“莫非···”
“陛下行此反間之計,實可謂慧眼如炬,明見萬里!”
見柴武鄭重其事的一拱手,劉弘卻是苦笑著擺了擺手。
“大將軍誤解朕了。”
“田丹此人,非為朕之所遣;其所為,亦確奸妄之所行也。”
見自己的猜測被劉弘否定,柴武只能是暗地裡失望的搖了搖頭,卻也明白了劉弘話中深意。
——田丹不是劉弘派去匈奴打探訊息的奸細,而是確確實實認賊作父了。
但除了田丹,和親隊伍當中,還有數以百計的奴僕、衛隊,以及宦官、侍女。
韓王部第二次請求迴歸漢室的訊息,應該就是透過這個渠道,直接送到了劉弘手中。
嗯,位於漢室北牆和幕北之間的東胡王部,應該也扮演了一手‘二道情報販子’的角色。
聽到這裡,柴武的注意力,就已經從訊息來源之事上移開,而是轉移到了此事可能引發的後果之上。
“陛下,臣以為,韓王請歸漢室之事,還當慎之。”
稍一思慮,柴武便提出了自己所想到的第一種可能性:韓王部假降!
畢竟這種事,韓王信當年也不是沒做過——著名的白登之役,就是韓王信先叛逃,後投降,而後再叛逃路上發生的故事。
而柴武得出這個可能性的理由,也是十分充足。
“陛下當知,今歲初,草原暴雪漫天;具商賈之報,匈奴各部損失皆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