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哪怕少府能拿出來價值二百五十萬萬的貨物,也未必能換來相應的錢。
——如今天下正在流通的銅錢,頂多不超過五百萬萬!
而少府如今面臨的現金鍊缺口,卻達到了天下流通貨幣的將近一半!
且先不提少府如何拿出這麼多錢,哪怕真的拿出來了,也會造成一定的金融影響。
想想看:當一整個經濟圈內流通的貨幣,被某一方在短時間內收回一半以上,會造成怎樣的經濟動盪?
哪怕將其他所有影響因素都忽略不計,最起碼也是通貨緊縮一半!
說白了,如今的狀況,並非全是少府手上沒有這麼多錢,而是整個漢室天下的錢,都很難支撐一筆高達‘二百五十萬萬錢’的現金,在短時間內彙集在一起。
光是什麼都沒發生的現在,劉弘都已經能預測到,當少府手中掌握二百五十萬萬錢以上的現金時,天下會發生怎樣的事。
——市場上,將會出現什麼都不缺,就缺錢的奇特場景!
到了那時,當百姓手握米糧布匹,前往市場售賣,以換取其他生活物資時,卻發現整個市場最缺的,居然成了錢,市場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精明的華夏人,必然會自然而然的拋棄貨幣的金融角色,再次倒退回‘以物易物’的遠古時期!
而在數百上千年的發展當中,終於一點點具備‘貨幣’地位的銅,也將再次回到單純的‘貴重金屬’行列。
這樣的大倒退,顯然是劉弘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劉弘接下來的打算,也就非常符合一個穿越者的腦回路了。
在後世,當市場物資充盈,現金流卻不足以支撐市場交易額的情況下,財政部門通常會透過發行貨幣,來增加貨幣保有量;再輔以降低銀行儲蓄利率,引導民眾將錢從銀行取出,撒入市場。
當貨幣保有量過剩,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時,財政部門又會透過收回貨幣,提高自身的貨幣持有量,提高銀行儲蓄利率等手段,來引導市場的現金暫時退出市場,以維持物價。
簡單來說就是:錢不夠用了就印錢,並引導百姓把存在銀行的錢取出來消費;錢過剩了就收回錢,引導百姓往銀行存錢。
而如今漢室的狀況,剛好就屬於‘市場流通的貨幣嚴重不足’。
從這個邏輯來推斷如今漢室的狀況,劉弘應該做的事也就很簡單了。
——印錢。
在後世,這件事的難度並不是很大——在政府公信力,以及金本位、石油本位等等金融保障手段的支撐下,本身並無價值的紙幣,就能很好地具備貨幣作用,並被廣泛接受和流通。
但在這西元前,所有的經濟、金融手段都約等於零,政府公信力又不足以支撐‘紙幣’這種貨幣存在的大背景下,要想讓某個東西具備貨幣的金融作用,那隻能是貴金屬。
因為只有貴金屬,才能憑藉其本身的價值,撐起其面值所附帶的貨幣價值。
拿如今漢室的銅錢舉例:哪怕一枚銅錢不再是受市場認可、流通的貨幣,他本身也依舊是銅,也同樣具備價值。
後世的銀元寶、銀元、金條,乃至於如今漢室的金餅,也都是同樣的道理。
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漢室推行‘紙幣’,就是純粹的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