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班師,對於朝堂卻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對於朝堂而言,是大將軍灌嬰戰勝歸來,班師回朝;對關中百姓而言,是北軍,是關中人民的子弟兵,奉天子詔獄討伐叛賊,而後凱旋!
大軍凱旋而歸,朝堂無論是出於嘉賞士卒,收買關中人心的名義,還是出於彰顯肌肉,向關東諸侯表明立場的政治考量,都必然是要大肆迎接北軍將士的。
如此一來,勝利之師的迎接儀式,就需要田叔,以及田叔領導下的少府去操辦。
軍賞不逾月——大軍班師之後的賞賜,也需要少府做好物資籌備。
對劉弘而言,灌嬰班師回朝,又有另外的意義,已經新的問題出現。
漢軍制:凡調動五十人以上的軍隊,均需虎符+調兵詔書雙重保險,才能算作‘合法’。
而調動部隊的虎符,全天下只有兩隻。
在正常時節,這兩塊虎符是皇帝掌其一,太尉掌其一;若皇帝年幼,那皇帝那塊則有太后代為保管。
而漢室初的情況,則算是少有的特殊情況。
高皇帝之時,虎符自然是高皇帝掌其一,太尉掌其一;但高皇帝駕崩之後,本該由孝惠劉盈執掌的虎符,被呂后以‘天子年幼’的名義而‘代為掌控’。
至於歸太尉掌控的那塊虎符,則是在高皇帝一朝,被賜予了周勃;在孝惠元年,周勃被罷免太尉一職,虎符也被呂后拿了去。
到前少帝劉恭登基之後,周勃憑藉和陳平一起支援呂后遍封呂氏子弟為王的‘功勞’,得以重新成為太尉;但虎符,卻依舊掌控在呂太后手上。
等呂太后病臥之時,便將兩塊調兵虎符,交到了上將軍呂祿,和丞相呂產手中。
呂祿那塊虎符,被酈寄偷去給了周勃,周勃借虎符發動了‘劉氏左袒’事件;而呂產那塊虎符,則是在齊王劉襄起兵叛亂之時,被交到了率軍出征的大將軍灌嬰手中。
在劉弘穿越之初,兩塊虎符便分別在灌嬰和周勃手上。
灌嬰那塊,早在穿越之初,就被劉弘謝絕,並託灌嬰‘暫時保管’。
而周勃手上那塊,劉弘卻一直沒能拿回;即便是飛狐軍入京勤王,乃至於周勃被太后張嫣下獄之時,劉弘都沒能將周勃手上的虎符拿回。
直到周勃活活被輓歌‘唱死’,劉弘才得到了那塊夢寐以求的調兵虎符。
而另一塊,則一直儲存在灌嬰手中。
灌嬰此次班師回朝,便是劉弘將第二塊虎符拿回,將槍桿子徹底掌控在手的最佳時機。
但如何在不引起朝臣議論的前提下,讓灌嬰乖乖把調兵虎符交出來,這就十分考驗劉弘地政治手腕了。
杯酒釋兵權,也就說著容易;真操作起來,則需要考慮許多細節。
在柴武正式取代灌嬰,成為大將軍之後,灌嬰的處置問題,也擺在了劉弘面前。
過去短短一年之內,丞相曲逆侯陳平、太尉絳侯周勃、內史陽信侯劉揭,以及故皇帝太傅安國侯王陵、衛尉曲成侯蟲達、曲周侯酈商都相繼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