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誰坐上丞相之位,都會被相權所褒脅,從而做出‘與皇權作對’的舉動。
這件事,是歷史上澤及鳥獸的文帝劉恆,和親眼目睹過秦之衰亡、漢之興起的張蒼,都沒能避免的。
殺一個審食其,並不能避免後續的丞相繼續站出來與自己做對,而取消丞相,又與漢室的時代背景不符。
無奈之下,劉弘只能見招拆招:你說我未成年,那我就成年給你看咯~
實際上,劉弘一開始預設審食其成為丞相,而非直接讓張蒼按照歷史上的軌跡,提前擔任丞相,就是出於對相權的忌憚。
劉弘當時以為:換個審食其這樣能被一錘砸死的軟腳蟹,皇權和相權之間的茅盾多少能緩和一些。
只可惜,從結果來看,再軟的軟腳蟹,也能被權柄滔天的丞相大位慫恿,壯起膽子,跟皇權作對。
“罷了罷了···”
“換個蠢一點的對手,也不算什麼壞事···”
同樣的一件事,擺在兩個能力不同的人面前,其結果必然是不同的。
就拿這次,審食其試圖以‘天子未冠’勸說張嫣攝政,若是換了張蒼,劉弘很可能要吃個悶虧!
若是張蒼在相位之上,那絕對不會這麼不顧吃相,這麼著急奪權,而是會步步為營,一點點蠶食權力。
比如拿著一份毫無破綻,劉弘卻必然不會答應的奏摺入宮,在劉弘拒絕之後,再去拜會張嫣,旁敲側擊說一句:陛下心智未熟,臣恐陛下行差就錯啊···
這樣一來,張嫣很可能會動搖,甚至直接開口問一句:哎呀,那該如何是好?
到時,張蒼就可以‘左思右想’,最終‘極不情願’道:太后多少年長一些,要不太后暫時替陛下看管著天下,等陛下加冠成人?
然後,就是最精彩的一幕了——張嫣惶恐不已,只能向張蒼求助:皇帝還小,哀家又不通政務,丞相可一定要幫幫哀家呀~
到了那時,張蒼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把控朝政,遇到質疑,直接一句‘奉太后詔諭’了事!
如果劉弘因此去尋張嫣,那很可能落下一個‘怨懟太后’的罵名不說,還會坐實自己‘確實還小’‘一點都不懂事’。
“呼~”
“辛虧不是張蒼啊···”
想到這裡,劉弘已經十分慶幸,坐在丞相之位上的是審食其了。
沒什麼能力,也沒什麼威望,反而有一些不切實際的訴求——這樣的人,老祖宗已經給出了十分明確的評價:德不配位!
待今年之後,丞相在手握皇權的劉弘面前一退再退,最終剩下大半個空殼子的時候,審食其也就能順理成章的回家種田,或者按照歷史軌跡,被劉長一錘子劈死了。
到張蒼成為丞相之時,相權已經被削奪小半,短時間內,也無法對劉弘造成威脅。
至於劉弘今日為何要特地前往長樂宮,就是為了另外一件事了。
——齊國宗祠,究竟應該怎麼辦?
在之前,劉弘已經有了主意:以劉遂繼承齊宗廟,將如今的齊國削為數郡之地,為悼惠一門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但隨後,劉弘偶然知道的一件事,卻讓劉弘大感震撼!
前幾日,劉弘照例前往石渠閣,翻看各類卷宗,以彌補自己對天下之事的認知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