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劉恆如果撇開臉不要,承認自己登上皇位,是憑藉在蕭關打敗了劉弘大軍,那劉恆的皇位合法性非但無法得到天下人認可,就連劉漢政權的合法性,都將被動搖根基。
——哦~代王打敗天子,就搶到了皇位啊~
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只要這樣的認知,出現在那些坐擁千里疆土,手中有錢有人,擁有號召力的關東諸侯腦海中,漢室天下,就將一夜之間倒退到戰國時期,列國紛爭的時代。
所以,劉恆無論是出於自身皇位合法性的考慮,還是劉漢政權統治合法性的考量,都必須在堅持‘君權神授’的前提之下,為自己成為天子給出合理解釋。
就目前而言,這個解釋,看上去已經被朝堂擺上了檯面:偽帝劉弘,常山王劉朝,淮陽王劉武,梁王劉太,皆非孝惠後嗣。
身為嫡脈二代的劉盈沒有留下血脈,劉氏嫡脈宣告絕嗣;按照周禮中關於皇位繼承的‘兄終弟及’之傳統,代王劉恆以孝惠皇帝的弟弟中,年紀最長者的身份入繼大統,取代孝惠一脈,成為了劉氏嫡系。
但這樣的解釋,頂多只能騙一騙俯首耕地的底層百姓,根本不可能騙得過那些居心叵測,想過一把皇帝癮的關東諸侯。
——嫡庶分門別戶,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旁支庶脈不再具備繼承資格,以確保嫡脈不會被旁支奪去,從而避免旁支奪嫡的狀況發生。
現在,代王劉恆以劉氏旁支的身份,單憑武裝造反取代了嫡系,那對於其餘旁支,即關東劉姓諸侯而言,自然是再好不過的訊息。
——旁支也能做皇帝?
嘿嘿嘿嘿···
巧了,寡人好像也是劉氏旁支來著!
這也是歷史上,原本在孝惠時期乃至於前後少帝時期,都對長安保持謙恭的關東諸侯,在文帝劉恆繼位之後一改往日面目,直到景帝朝,引發吳楚七國之亂的緣由所在。
——對於劉恆成為皇帝,關東諸侯不服。
很簡單的道理:劉盈做皇帝,那是高皇帝決定的,沒人能說什麼,人家是嫡系。
就算後來前後兩個兒皇帝登基,那也是嫡系的事兒,跟旁支毫無關係——旁支,說好聽了叫親戚,說難聽點,也終歸是外人。
而劉恆做皇帝,那就不是嫡系的事兒了——代王這個旁支都能做皇帝,那我們為啥不能?
我們也是旁支啊!
都不用說別人,光是此時此刻重兵駐紮在睢陽城外的齊王,就足以讓劉恆頭疼——人家可是連嫡系的劉弘,都敢駁斥為‘非惠帝子’的!
對於劉恆這樣一個旁支得到皇位,齊王能服?
劉肥那十幾個兒子,哀王劉襄親愛的弟弟們能服?
從這一點而言,劉恆所要面對的問題,比小皇帝劉弘要嚴峻的多。
為了避免那樣的事發生,劉恆有且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將關東諸侯,尤其是齊王一脈盡數剪除;要麼,接受‘關東失去中央掌控’的現實,成為末代周天子那樣的名譽皇帝。
答案不言而喻:但凡是個腦子正常的人,都會選擇前者。
這也是陳平與朝堂的共識:代王登基之後,首要大事是關東諸侯;而陳平的開國老臣能作為博弈籌碼的,也恰恰是此事。
劉恆要想剪除關東諸侯,除了要在大義層面站住腳之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得到長安中樞的一致支援。
尤其是在小皇帝劉弘,剛剛演示過‘在沒得到朝堂支援時,鎮壓諸侯王會發生什麼事’的實踐課之後,代王劉恆必然會為了壓住關東諸侯,而在一定程度上向朝堂妥協。
比如為了朝堂安穩,而保留陳平的丞相之位,恢復周勃的太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