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因為排名,世界各高校開始展開競爭,
為了抗衡倫敦大學聯盟,美國的常春藤甚至早了幾十年被提上議程,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搞獎學金,其它各國也必然跟進,卷生卷死。
有學生好奇,
“陸教授,英國那邊具體是什麼情況?”
陸時回答:“那邊是雙軌制,不具備參考價值。”
在英國,
兒童年齡達到11歲並透過考試者,便可能獲得獎學金轉入中學就讀;
透過16歲和18歲的“一般水平”和“高階水平”的普通教育考試,青少年還可能拿到獎學金進入高等學校。
如果不搞雙軌制來限制升學,成本會高得飛出天際。
又有人問道:“那新聞學院發獎學金的具體數額是多少呢?”
“這……”
陸時有些拿不定主意。
普利策湊上來,
“1人70美元如何?”
這個數額相當於全美文科學院的平均學費。
陸時問道:“你不怕破產?”
普利策攤手,
“這有什麼好怕的?新聞學院畢竟沒什麼底蘊,一年能招收50個學生就很難得了。3000多美元,對你我很輕鬆。”
陸時:“……”
不知該說對方是過於樂觀,還是過於悲觀。
他回答:“我可以斷定,如果你現在說出70美元這個數字,今天就得支出3000美元以上。”
普利策沉吟,
良久,他問陸時:“那就50美元?”
陸時沒有搭腔。
普利策又問:“3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