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擺擺手說:“什麼粉紅軍團,這種話不要亂說,其實我這個人很保守,很多人對我有些誤解。”
沒解釋還算了,一解釋,四周一片撲哧之聲,鄭鵬扭頭看了一下,周圍的人都是想笑又不敢笑強行憋著的樣子,有幾個更是捂著嘴巴,生怕自己笑出聲來,有的人還一邊笑一邊看著金城公主的馬車,在吐蕃遭遇雪崩後,一直纏著鄭鵬的蘭朵變得有些異常,大多時間都是跟金城公主呆在一起,至於什麼原因,跟隨鄭鵬的徵西軍將士早就心知肚明。
雖說郭子儀下令在場的人封口,可當時現場太多人,紙不包住火,鄭鵬把突騎施郡主拿下的事,早就不是秘密。
一看這情境,鄭鵬知道自己白解釋了,不僅白解釋,反而有種越描越黑的感覺。
“鄭將軍是一個正派的人。”
“哪當然,鄭將軍一向保守正派,對了,好像是將軍自己說過的,這叫萬花眾中過,片葉不沾身。”
“對對對,葉不要沾身,沒說過沒采花啊。”
“能採花,誰摘葉?鄭將軍不僅採花,要採還是採花魁,哈哈哈。”
“這話說得太對了,咱們將軍就是寧缺勿濫。”
“主要是那些美女太主動了,要知鄭將軍是個保守的人,有錯也是那些美女的錯。”
眾人嘻嘻哈哈地說,不時引發一陣歡笑聲,調侃起自家將軍一點也不客氣,他們都知道,鄭鵬在場上很嚴肅認真,但在場下很隨和,跟將士們打成一片,像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沒關係。
鄭鵬有些無言地苦笑一下,算了,就算聽不見。
徵西軍在進入長安百姓的視野前,所有人都排好隊伍、整好鎧甲,跟隨鄭鵬進京接受封賞的人雖說只有區區八百人,然而這八百人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人數是少了一點,但氣勢十足,在官道上以佇列的方式前進。
還沒到明德門,鄭鵬就看到李隆基在仗衛的陪伴下帶著文武百官,已在明德門前等候。
其實一路走來,路邊也有士兵在值守,部隊距離長安還有二十里時,到明德門的官道已讓羽林軍封鎖,成為徵西軍的專道,那些值守計程車兵看到鄭鵬,全都單膝跪下,對鄭鵬、徵西軍表達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鄭鵬一行剛出現,明德門前的百姓馬上騷動起來,一些百姓還大志喊著“鄭將軍威武”“徵西軍所向披靡”“大唐威武”等口號。
區匹一萬人,硬是把不可一世的吐蕃滅了,這是何等的功績,別的不說,光是聽到就讓人倍感自豪,沒人組織、也沒有呼籲,長安的百姓奔走相告,一些商販乾脆把店門一關,自發到明德門見迎接大唐的英雄,也看看大唐威武之師的風采,要知鄭鵬的功績,簡直可以和貞觀時的王玄策相媲美。
王玄策是初唐的一名牛人,出使天竺國時被攻擊,他覺得大唐威嚴受到傷害,也無顏回去見皇帝,再說回去請求出兵懲懲罰天竺又太久,於是他說動泥婆羅部,借到七千五百精兵,當時文成公主已嫁到吐蕃,吐蕃跟大唐處於蜜月期,精明的王玄策又以唐太宗的名義向松贊干布借到一千五百精兵,還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以大唐討逆之名徵招人馬,最近湊了近一萬的兵力殺迴天竺,用自己出眾的智計和出色的指揮,所向披靡,當時天竺分為東、南、西、北、中五部,硬是讓王玄策連平了中、東二部。
出使天竺時,王玄策一行只有區區十三人,回到長安時,不僅帶回攻擊大唐使團的天竺首領阿羅那順,帶回了牛馬大象等大量牲口,還有一萬名戰俘,金珠貴物不計其數,極大壯了大唐的威望。
凱旋的徵西軍越走越近,當眾人看清走在隊伍最前面鄭鵬時,一時歡呼聲雷動,很多妙齡女子更是興奮地大聲尖叫起來。
鄭鵬身穿一襲威武的明光鎧,手執馬鞭腰挎橫刀,騎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腰桿挺直、雙眼炯炯有神,特別是那種自信從容,把武將的威武和文人的灑脫結合得天衣無縫隙,給人一種卓越不凡的感覺,讓人一看就有好感。
坐在龍輦的李隆基看到鄭鵬,暗暗點點頭,忍不住自言自語地說:“真是一個愛折騰的傢伙。”
得勝歸來,本來是一件好事,李隆基也非常高興,沒想到中途接到吐蕃敗將般諾在中途設伏,引發雪崩、山崩,讓很多大唐將士被埋在地上,包括鄭鵬和突騎施郡主蘭朵,區區一個突騎施郡主李隆基還不放在眼內,可鄭鵬要是沒了,絕對是大唐的不可估量的損失,看到這份八百里急報時,李隆基記得自己雙手是顫抖的,當場下令:不惜一切代價,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幸好,幾天後接到訊息,鄭鵬大難不死,不僅李隆基長長鬆了一口氣,就是宮中的人也暗暗鬆了一口氣:那幾天的時間裡,李隆基脾氣出奇的差,不少大臣、妃子被他訓斥,不少宮女、太監賞了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