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中途遭到險情這件事一開始就嚴格保密,就是連家屬綠姝和林薰兒都不知道。
這時走在前面的鄭鵬距離李隆基大約只剩十丈的距離,鄭鵬舉起右手,示意隊伍停下來,自己從馬上一躍而下,快到走到李隆基面前,脫下頭盔捧在胸前,單膝跪下,大聲說道:“徵西將軍鄭鵬拜見皇上,末將奉旨出征吐蕃,幸不辱使命,接回金城金主,俘獲犯上的吐蕃罪臣家屬,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徵西軍一起跳下馬,一邊行軍禮一邊齊聲叫著。
在路上,鄭鵬早就在安排好,也對著長安的方向排練過,雖說只有八百人,但動作整齊、聲音哄亮,營造出一種千軍萬馬的感覺。
萬歲最高出現戰國時期,《事物紀原》卷一:“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秦漢以來,後來慢慢傳播開來,像軍隊得勝歸來、喜慶日相互道賀都叫萬歲,而在重大節慶皇帝用得廣泛,還是由武則天所致。
據說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眾學士搜腸括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后都不滿意,直覺得掃興。這時,有位慣於奉承的學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武后興高采烈,大加讚賞,從此開始在朝野廣泛應用起來。
雖說在奏摺中看過這些訊息,可聽到鄭鵬親口說出來,還是感到心神一片盪漾,特別是那句“萬歲,萬歲,萬萬歲”,更是讓他心情激盪,從龍輦上走下,親手扶起鄭鵬:“愛卿辛苦了,免禮。”
“謝皇上。”
李隆基走了幾步,看到跪在隊伍前面的蘭朵,笑容可掬地說:“小蘭朵,這次你做得很好,免禮。”
蘭朵跟隨徵西軍出征吐蕃,眷養的金將軍成了大唐最得力的斥候,在奇襲邏些城、與吐蕃纏鬥時立下汗馬功勞,李隆基對她非常滿意。
“這是蘭朵應該做的,謝皇上讚賞。”蘭朵面帶激動地說。
“好,這次做得很好,朕一定重重有賞。”
換作別人,聽到這話肯定連連謝恩,可率直的蘭朵眼前一亮,有些急不及待地問道:“皇上,賞什麼?”
李隆基楞了一下,沒想到蘭朵竟然會這樣彪問這個問題,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先是若有所思地瞄了鄭鵬一眼,然後調侃道:“朕賞你一個如意郎君可好?”
無知者無畏啊,難道應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老話?記得太監回稟過,鄭鵬第一次受封賞時,看到那一萬枚銅錢時悖然大怒,嚷嚷著宣旨太監黑了他的一萬兩黃金,就是想想都好笑。
這動作太明顯了,蘭朵知道李隆基知道自己跟鄭鵬的事,饒是她再大膽,俏臉瞬間紅得像血一樣,說了一句“謝謝皇上關心,不用了,不用了,蘭朵告退”便落荒而逃。
蘭朵跑到了一邊,李隆基也沒追究,對在面前跪成一片的徵西軍八百將士,高興地說:“眾將士勞苦功高,都是有功之士,平身吧。”
“謝皇上。”
等徵西軍的一眾將士平身後,李隆基馬上問道:“皇妹何在?”
原來站著的徵西軍退向二邊,一名衣飾華麗、身材窈窕、氣質高雅的中年女子在二名宮女的攙扶下款款而來,走到李隆基面前輕鞠了一禮:“金城拜見皇上。”
“皇妹免禮”李隆基看著金城公主,眼裡露出一絲愧疚,有些動情地說:“受委屈了。”
金城公主本名是李奴奴,生父雖說是邠王李守禮,後被唐中宗李顯收養。雖是宗室女出身,自幼與其他公主一同成長於皇宮中,為了大唐的利益,年紀輕輕就遠離故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跟一個陌生的男人成親,付出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