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盛唐高歌> 804 征途漫漫人終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04 征途漫漫人終還 (1 / 2)

李林甫開啟卷宗一看,楞了一下,眼睛越瞪越大,神色越來越怪異,等放下手裡的卷宗時,臉上的表情複雜。

這是一份有關征西將軍鄭鵬的卷宗,上面全是鄭鵬在西域和吐蕃做不法事情的記錄:卷宗上記的都是鄭鵬私採鹽礦、暗中販賣私鹽、派人參與黑市貿易大肆橫財、拉攏收買部下、毆打當地官吏、公器私用,利用朝廷的馬車運送私鹽及其他名下酒坊的酒等罪狀,這些都是大罪,像在軍中喝酒、遲到早退這些小錯更是多不勝數。

趙常平沒有說話,只有很平靜地喝著茶。

跟聰明人談判的好處是不用多費口舌,特別像李林甫這種八面玲瓏的人談更省心,他不會輕易讓人左右,說得越多他想得越多,還不如不說。

過了好一會,李林甫終於打破沉默:“這是殿下的意思,還是麗妃娘娘的意思?”

太子李瑛和趙麗妃雖說是母子,可也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李林甫在作出決定時,要得到足夠的資訊。

“都有。”趙常平沉聲道。

李林甫猶豫了片刻,很快咬咬牙說:“好,這份卷宗某收下了,但這張櫃票,常平兄還是帶回吧,能為殿下效勞是哥奴的福氣,哪能收錢呢?”

“留著吧,李侍郎用不上,可以用它多結好友,這樣一來就是發聲,也不至於沒人附和”說話間趙常平已經站起來,一邊往外走一邊說:“李侍郎要玩得盡興些,以後到春風樓的一概費用全免,在下告辭。”

聽到趙常平的話,剛剛想叫住他的李林甫楞了一下,臉上有一種釋然的感覺。

坊間傳言,前年春風樓的幕後東家換成太子,只是這事很隱敝,也沒人有證據,趙常平的話差不多可以印證傳言的真實性,難怪一出手就是一萬兩黃金的櫃票,也難怪自己在包廂裡聽曲時趙常平能大搖大擺地走進來沒人攔截。

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太子怎麼說也是儲君,居然連春風樓這種物業也能弄得到,有春風樓這種日進斗金的產業,區區一萬兩黃金也就是毛毛雨。

李林甫明白,趙常平最後那句話的目的,一是暗示把李林甫當成自己人,這麼隱秘的地方也沒瞞李林甫,二來也是變相地在李林甫面前展示自己的實力,最後也有拉攏李林甫的意思。

只要效忠太子李瑛,雖說前程暫時不是很光明,但美女要多少有多少。

再次站好了隊,李林甫也顧不得再尋作樂,收好卷宗和櫃票,很快就走了。

李林甫不喜歡打沒有準備的仗,要成為太子手裡的刀彈劾鄭鵬,非議很大、壓力也很大,既要出擊,又要在不利的情況下能全身而退,需要做萬全的準備。

運氣不錯,李林甫趕在宵禁前回到家裡,馬上把自己的管家、也是自己最信任的智囊馬文智前來商量。

馬文智聽到自家主子要向太子李瑛靠攏、還要跟鄭鵬為敵時,吃驚地說:“郎君,可是太子那邊的人出現了?”

李林甫做過太子中允和太子諭德,本已打上太子的印證,看到太子的地位不是很穩,又想著暗中向武惠妃示好,做一棵牆頭草,示好武惠妃時讓中書令蕭嵩從中作梗的事馬文智知道,但這些都不足以讓李林甫甘願充當太子手裡的刀的理由。

有心到平康坊買醉的李林甫中途返回,一回來就要彈劾與太子不和的鄭鵬,馬文智知道事情肯定有了變故,還是很大的變故,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子的人出手。

要是沒人背後支援,李林甫肯定不會在鄭鵬剛立下蓋世奇功的時彈劾他。

馬文智是自己心腹,也不用對他隱瞞,李林甫把春風樓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說罷,嘆了一口氣:“做人最忌就是左右搖擺,我們錯過保持中立的機會,本應是太子的人,偷偷示好武惠妃,想做個牆頭草,哪邊風來哪邊倒,沒想到時運不濟犯小人,現在不僅是武惠妃不同意,想必太子那邊也不高興,這次彈刻,既是對某的懲罰,也是對某的考驗,要是再拒絕,那是兩頭不討好,把太子和武惠妃都給得罪,那時更沒好果子吃。”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李林甫稍稍喘了一口氣,很快繼續說:“現在是最後的機會,某已經沒有拒絕的資本,罷了,怎麼也是宗室,就算站錯隊,也不至於掉腦袋吧,呵呵。”

馬文智思索一下,很快說道:“有時說錯一句話,需要有無數的話來彌補;下錯一步棋,讓整個棋局都變得被動,郎君也算沒有選擇的選擇,老子在道德經有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hè),前後相隨。】,很多事講求一個平衡,朝堂也是如此,鄭鵬屢立戰功,先是搗弄出火器,又以區區一萬人馬以蛇吞象之勢滅掉吐蕃,撥除大唐西面最大眼中釘,在吐蕃軍中聲望極高度,雖說不至於功高蓋主,但也到了要提防的地步。”

頓了一下,馬文智分析道:“除此之外,西域兩股最大的勢力突騎施和葛羅祿,突騎施的郡主幾年前就跟鄭鵬糾纏不清,說不定早就關起門來成了一家人,而葛邏祿是鄭鵬一手策反,讓它重新迴歸大唐,葛邏祿的現任族長曾跟鄭鵬有八拜之交,如此一來,鄭鵬對大唐西部的影響力太大了,想必皇上也想到聽到不同的聲音,郎君可以效仿貞觀時的魏文貞,成為一代諫臣,說不定封候拜相會更快。”

魏文貞就是魏徵,要說魏徵,絕對是一個牛逼沖天人物,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響應瓦崗李密後,魏徵也為李密獻過策,但李密不用,因為連年混戰、局勢動盪,先後效忠過長史鄭頲、竇建德、李建成,最後才效忠李隆基,三國時呂布因先後做了丁原和董卓的義子,被人諷嘲為三家姓奴,而魏徵效忠的人比呂布還多,再說唐初人才濟濟,武有秦叔寶、尉遲敬德、程咬金等大將,文有房謀杜斷等謀士,魏徵武不驚人文不出採,按理說他很難出頭,沒想到他獨闢蹊徑,以直諫出名,專門跟皇帝李隆基作對,氣得李隆基多次說要殺他,可最後沒殺成,還讓他直諫出一條青雲路: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入凌煙閣,還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砰”的一聲,李林甫一掌拍在案面上,高興地說:“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文智也,沒錯,某也是這樣想,皇下上位後勵精圖治,國力蒸蒸日上,跟當日貞觀之治何其相似,現在朝野對鄭鵬頌聲如潮,大有功高震主之勢,皇上肯定想聽到一些與眾不同的聲音。”

蕭嵩那草包從中作梗,向武惠妃示好失敗,太子那邊又逼李林甫作隨時犧牲的馬前卒,李林甫就想趁著這一陣風,把自己打造成像魏徵那樣的“直臣”形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