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日,魏軍繼續爬山,死傷慘重。
七月一日,魏軍白日休息,夜間爬山,遇瓢潑大雨。
無從下手,這大概便是黎盛現在的感覺,好不容易把入侵高麗的倭軍趕到了一起,卻沒辦法徹底把他們趕下海,海軍強大卻無法登岸,只能封鎖海峽,連著攻了幾天倭軍的防禦工事,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又遇到下大雨,也真是沒了辦法。
萬分無奈之下,黎盛又派人找到倭軍,跟他們說要談判。
講道理,黎盛能又一次提出談判,明顯是把倭人當成了白痴,這玩意兒玩個一次兩次也就算了,還來?
然而倭人也實在是想回家想瘋了,搞不明白為什麼跑來高麗拿錢辦事的魏軍這麼拼命,都一路打到釜山了還不放過他們,只要把海軍一移開,讓他們撤回倭國,這事兒不就結了麼?結果整個釜山都被圍死了,別說回家了現在想動彈都難。
於是倭將派人送信給黎盛,表示願意講和,你們放開海上道路,我們就退出釜山,大家井水不犯河水,這裡是高麗不是大魏,你們真犯不上玩命。
黎盛說可以,你出來,出來我們談談。
倭將回復,你不守信,我不出來。
這就是隨意忽悠的惡果了,現在誰都知道黎盛是個不講信用的人,剛才還笑著握手言和,下一刻就能把藏在身後的刀拔出來,還出去談判?誰敢去?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察覺自己的名聲徹底臭了的原因,黎盛憤怒了,他倒是沒去想倭寇們從能打下高麗到現在被圍在釜山動彈不得到底是個什麼感受,也沒去想走到今天這一步連倭寇都不信他到底是誰的原因,只是覺得倭寇仍在負隅頑抗實在可恨,老老實實走出來讓他砍不就完了麼?所以在雨停之後,黎盛再次指揮大軍對釜山地域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大有不把倭人殺絕不罷休的模樣。
而倭軍也被魏軍的進攻激發出了最後的瘋狂,七萬大軍死了一半,高麗三道全被收復,退路被堵家裡起火,眼下要是釜山再丟了,除了下海餵魚,估計沒有第二條路走,所以倭軍的反擊十分兇悍,兩軍加起來超過五萬人在釜山地界廝殺得天昏地暗,前後大小七戰,魏軍依然是沒能摸到釜山的城門。
接連數天的強攻,均以失敗告終,哪怕再想把倭寇殺光,黎盛也不得不承認,繼續攻下去是不行的,首先是後方的開京已經徹底混亂起來,崔承允圍了開京,要誅李氏,高麗王帶著還忠心於他的禁軍死守,補給根本運不到前線,魏軍如今是靠收復地域的倉儲勉強撐著,再圍下去,就要斷糧了。
其次是再這樣強攻,魏軍的損失也會極其慘重,而談判玩陰招倭寇也不信,於是在反覆幾天的思索過後,在進退兩難之間,黎盛終於找到了一個贏的法子。
他先是停下了進攻,繼續找人去聯絡倭軍,告訴他們自己的確有和談的誠意;與此同時他悄然放開了部分對釜山港的封鎖,將大部分海軍調開,沿著海岸線巡弋,尋找起了什麼東西,同時擊沉所有敢於靠近海岸的倭國船隊。
因為黎盛找到了倭軍最大的弱點--糧食。
高麗南方靠海,產糧區不多,倭軍撤出忠清道時太狼狽,公州城、論山城裡的糧食沒來得及運走,而全羅道光州的糧雖然運走了不少,卻不夠三萬人吃。
所以這些日子,倭軍的糧食部分來自於劫掠這些日子運回來的存貨,部分來自於對馬島上透過船隊運到釜山附近的軍糧,而黎盛要做的,就是讓趙裕帶著海軍封鎖海岸線,改行幹起海盜,率軍掃蕩的同時,見船就搶,搶完就燒,甚至還抽空登陸了一次對馬島,雖然沒能建功把上面的倭人殺光,卻放火燒了幾個糧倉。
趙裕乾的相當徹底,甚至連一些高麗的船由海上經過,也被搶了,無奈之下倭軍只能讓極為磕磣的水軍與大魏海軍強行交戰了一場,然而大魏那些戰船光是長度就是倭國水軍戰船的數倍,還架著火炮,幾次交鋒下來,倭國用來運兵的船都被擊沉了大半。
躲不過也搶不過,躲在釜山的倭軍叫苦不迭,半個月下來,存糧見底,整個倭軍守著一堆搶來的金銀財寶餓得半死不活,可能也是確實沒了辦法,之前一直拒絕和黎盛談判的倭將派人來到魏軍大營,希望魏軍能讓出一條道來讓他們撤兵,而作為代價,他提出了一個聳人聽聞的交換條件--三千個人頭。
只要放一條生路,就留三千倭寇在釜山,俘虜也好,殺頭也罷,黎盛自己看著辦。
能做到這個地步,說明被圍在釜山的倭寇也是真沒了辦法,然而之前一直要談判的黎盛現在反而不慌了,他並沒有答應,甚至連見都不想見倭軍使者,看那模樣,儼然是準備再圍上半個月,測試測試三萬倭軍不吃飯到底還能撐多久。
答案是,三天。
釜山水源充足,然而光喝水顯然是不夠的,僅僅三天,三萬被圍在釜山的倭寇就餓得眼睛都綠了,可往前看,是黎盛的步卒,往後看,是趙裕的海軍,釜山城內金銀財寶堆滿了倉儲,然而現在卻不能給倭軍提供絲毫戰鬥力--於是很快,倭將就做出了選擇。
他派出使者,希望投降,黎盛的回覆是,當然可以。
大魏定遠元年七月十三,三萬倭軍棄械投降,魏軍於城外受降,在城門開啟之後,黎盛下令:衝鋒。
殺降不詳,對他來說也就只是個說法而已。
不知道到底是覺得自己的名聲已經這樣,破罐子破摔;還是因為黎盛對於倭寇的仇恨的確已經比天高比海深,總之當那些入侵高麗的倭寇放下武器,出城投降,以為這樣就可以保住自己一條命的時候,黎盛坐在馬上,冷冷地告訴他們,等待著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
釜山這一戰不光彩,黎盛很卑鄙,很無恥,然而這場戰爭到這裡終於是結束了,前後歷時半年,倭國舉七萬大軍入侵高麗,一度威脅到高麗的開京,高麗離滅國幾乎就差半步,然而魏國出兵渡海,將高麗從滅國的邊緣拉了回來,將七萬倭軍盡殲於高麗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