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就在那裡,殺盡倭寇,只在今日!”
許多人握緊了刀,再一次往上撲去。
錦江的爾虞我詐,公州城門下的三天圍城,到了這一刻終於可以稱得上是最後了,城下的魏人咆哮著攀爬,雲梯掀翻了再架,摔下來沒死的接著怕,爬上去就舉刀和倭人死戰,城上的倭人們猙獰地放箭、扔石頭、倒開水,拼命圍攻爬上城牆的魏人,放眼望去,戰場的每一個地方都在死人,人命在這一刻變得無比廉價,北門負責指揮進攻的將領馬天瑞身負三箭,猶然舉刀怒喝,被親衛架了下來,南門負責佯攻的費子騫陣亡,就連黎盛也因為太過於靠前,肩膀上捱了倭軍一箭,當場就被掀翻在地。
戰場出現了片刻的停滯,魏人都傻眼了,如果主帥死了,這仗還怎麼打?然而只過了片刻,黎盛就從地上爬了起來,用刀將那箭矢砍斷,舉刀咆哮:
“攻城!攻城!”
魏軍士氣大振,不要命地往城頭衝,然而這裡的倭軍也實在彪悍,先是被炮轟,然後與魏軍互換人命,如今已經快死傷過半,也毫不退縮,拿刀與登上城牆的魏軍對砍,寧可戰死也不後退半步,光就這番表現,就能知道為什麼倭國能把高麗打滅國。
就算他們殘忍,就算他們陰狠,就算他們是卑劣的強盜,但他們確實不是孬種。
這種慘烈的廝殺足以讓每一個親臨現場的人頭皮發麻,戰鬥一直撤樣持續了下去,雖然魏軍靠著火炮佔據了些許優勢,已經登上城牆開始開闢陣地,但倭軍的頑強阻擊也在讓傷亡人數直線上升,如果拖下去,等到其餘幾門的佯攻落幕,倭軍全部靠攏過來,後果不堪設想。
提著刀的黎盛不顧肩頭的傷勢,朝著身後喊道:“把那玩意兒拉上來!”
這是魏軍最後的殺手鐧。
一門讓人望而生畏的大炮出現在了公州城的北門前,炮身長一丈三尺有餘,重千斤,前有照星,後有照門,裝填火藥兩斤以上,鉛子重近十斤,射程可達數里。
這樣的大炮根本不可能量產,實際上也確實沒在大魏軍中出現過,黎盛帶兵出發前,這門大炮從北境港口運到江南,隨帶的還有一份王爺的手書:
別丟孤的臉。
如果可以,黎盛是真的不想動用它,他想證明就算沒有這樣龐大的火器,自己也能把高麗半島上的倭人趕下海餵魚,但眼下的戰場已經慘烈到了這種程度,依然堅持不動用王爺的偏袒與關心,未免也太拿士卒的命當兒戲。
三天的僵持,除了消磨守軍計程車氣,也是在等這門炮被拉到前線,原本這炮是架在海軍戰船上的,但趙裕無心的一番話讓黎盛恍然大悟:他真的給這大炮裝上了輪子,用了十匹軍馬拉了過來而黎盛不會想到,他的這一舉動已經創造了一項記錄,世上第一支馬拉炮車部隊,出現了。
當然,這門火炮大到這種程度,還是不能量產的試驗品,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威力極大的同時,毛病也很多,比如準頭不好,容易打歪傷到自己人,比如發射技術還不夠成熟,容易炸膛之類的所以要不是到了萬不得已,最好別用,要不然自己火炮陣地先炸了,那樂子可就大了。
然而現在就是萬不得已的時候。
足足十個經過訓練的魏軍開始支炮、裝彈、瞄準,一切就緒。
隨著黎盛的命令,這門巨炮發出了震天的轟鳴,沒有炸膛,沒有打歪,炮彈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醒目的煙痕,打中了目標。
北門被轟開了。
公州城,被轟開了。
......
還在城牆上指揮戰鬥的織田信虎突然感覺一陣地動山搖,他扶住城牆才讓自己沒有跌坐在地,一道響亮的刀光在他眼前突兀浮現,不知道從哪兒竄出來的魏軍居然直接殺到了他這個倭軍主將面前!
好在周圍的倭人反應較快,一陣亂刀將那名悍勇的魏軍士卒砍死,這才讓織田信虎再次保住了性命,然而剛才那陣地動天搖的動靜讓織田信虎根本沒來得及體會這種死裡逃生的喜悅,因為他清楚地看到,城牆下方的魏軍已經開始了歡呼。
為什麼?
原來是北門被轟破了。
聽到了稟報的織田信虎眼睛當即就紅了,因為他意識到這場攻城戰根本就不會再有僵持的階段,所謂的城牆在城門洞開後再無半點威懾力,接下來要發生的,便是白刃相接的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