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有些談不下去了,都看著窗外的景色,天還沒徹底的黑呢。
霞光的範圍慢慢地縮小,顏色也逐漸變淺了,紫紅變成了深紅,深紅變成了粉紅,又由粉紅變成了淡紅,最後終於消失了。
夜色見濃,夕陽終於耐不過時光磨礪,墜落在山谷裡。山巔吞噬了最後一抹餘暉。望斜陽我嗟嘆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斜陽似血,霞光滿天。
夕陽快要落山了,夜幕就要降臨,烏鴉歸巢了,牛羊進圈了。最後一縷霞光也暗了下去。夏日的傍晚,是熱情而美麗的。像一個優雅的少婦;穿著五彩的裙裾攏鬢輕挽;雍容華貴。
夏日的傍晚,燕雀的狂噪穿過暮靄,在天空迴繞。日落以後,林中小路上煙霧瀰漫,薄暮下,湖上籠罩著一抹輕煙,船影隱約,漁歌飄渺,落日沉沒,銀灰色的暮靄籠罩草原。
“我心情就是這種天氣,姑娘可以理解嗎?”
塵間繁華洗不盡惆悵,誰能懂那一絲悲涼。
人生不過就是如此了,總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與不完滿,總有這樣那樣的惆悵與不甘心。
生是過客,跋涉虛無之境,在塵世裡翻滾的人們,誰不是心帶惆悵的紅塵過客?淺淡到荒涼,輕合上,往事多惆悵。旋律憂傷,心情惆悵,車子呼嘯馳往,卻找不到來時的方向。
最是無情殤離別心思惆悵淚綿綿。從此墜入情網,心添幾分惆悵,空心惆悵,再絕情,不回頭,孤寂焚放縱。
“公子心趣高雅,實在是不好意思,小女子佩服,但是無法理解。”
那人突然眼睛閃了光,自信滿滿的說道,““我曾經見到過一段話,說給你聽正合適。例如為“大巧若拙”做一件“外衣”,”
“首先要知其四個字的出處。當知其它出自《老子》一書,但也不能膚淺地只去理解其表意是說最靈巧的東西看似笨拙,那你就像盲人摸象得到的只是個片面的理解認識。”
“你要聯絡起老子聖人在書中所有的“大”字去理解,“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直若曲、大辯若訥、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這樣去粗略理解“大巧若挫”還不夠,你要通篇閱讀老子《道德經》一書後,再回頭感悟這四個字,你才能悟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黑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曉諭後人的哲學思想,只有你理解了“大巧若拙”的深層含義,你就會毫不猶豫選擇古樸的大篆或隸體去書寫“大巧若拙”了。”
此人說的冠冕堂皇。
自大無奈,人對自己的錯誤就是那麼容易被原諒,甚至以為,別人也會和自己一樣痛快地原諒。
喜好自誇的人又往往不能保守秘密,所以他們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自吹自擂的人一事無成。
人情處安樂,自非聖賢,不能久而無驕怠。
按自己的能力來判斷事物的正誤是愚蠢的蔑視和貶低包括真理在內的一切事物,能夠讓一個人獲得一種虛擬的高度。
年輕人失敗,常敗在不知道及時表現自己,也常敗在過度表現自己。愈表現,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別人的存在。
還有什麼比嚴肅更能證明一個人的愚蠢呢?愚蠢的人往往很危險。
邪惡是如此平庸,而平庸是如此容易。慾望永遠是膚淺的——因為它總是在追求表面的東西。要冷靜,只有冷靜才可以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