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文帝不是被自己的老子劉邦指定的接班人,乃是由功臣派與劉姓皇族派共同推選出來的皇帝,在禮法之上非常的弱勢。
其二,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派在朝中勢力太大,若是貿然下詔交鑄幣權收歸朝廷,必然會遭到諸侯王的不滿。
皇帝之所以能為皇帝,那也得是帝國所有人承認你是皇帝,那你才是皇帝。
早在推選皇帝之初,周勃便曾說過,當今天下,乃是劉姓之天下,高皇帝之天下。
但老劉家可不是隻有文帝一人,那還有一群眼巴巴看著的人看著呢。
在與功臣派奪權的過程之中,必不可少的要得到劉姓諸侯王的支援。
且像是早已與朝廷心生嫌隙的劉濞,其最大的產業就是開銅鑄錢,若是斷了他的財路,指不定其就要舉兵造反。
畢竟老劉家的狂人可是不少,劉長當年帶著七十個人,四十架馬車就敢造反。
被逼急了的劉濞會怎麼樣,那誰也不知道。
為了最快的恢復漢家的國力,終文帝一朝,除了三次匈奴入侵,便再無戰事。
即便是跳出來稱帝的趙佗,文帝也只是派陸賈出使南越,令其自去帝號。
……………………………………………………………………
文帝放任民間鑄錢的政策,不僅當時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後世亦頗有爭議,然而無論人們評價如何,事實證明,文帝的貨幣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至少在經濟領域中是這樣的。
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之中,“四銖”半兩錢在流通中逐漸趨於穩定,對推動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
如果說文帝的貨幣政策是不成功的,便無法解釋當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工商業的高度發達,史記中有記載“非遇水早之災,民則家給人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的現象。
劉榮可是曾親自到太倉中看過,那堆積如山一般的糧食。
文帝貨幣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大力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允許民間鑄錢的自由競爭。
除禁止私鑄錢令後,政府為民間鑄錢者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誰鑄的錢質量好、分量足,在流通中自然會受歡迎,反之就會被淘汰,再加上政府的外部監督,使文景時期的貨幣流通穩定了一段時期。
然而這競爭並不是平等的競爭,民間普通鑄幣者根本無法與地方郡國和權貴們競爭。中有記載曰:“鄧通得賜蜀銅山,聽得鑄錢,文字肉好,皆與天子錢同,故富侔人主;時吳王亦有銅山鑄錢,故有吳錢微重,文字肉好與漢錢不異”。
吳王劉濞與鄧通得銅山之利,在競爭中處於絕對優勢,“故吳、鄧錢布天下”。
在這場鑄幣的自由競爭中,受益最大的是郡國貴族、豪強和少數與官府相勾結的鉅商,由此也暴露了民間放鑄的弊端,鑄錢收入正是吳王劉濞叛亂的重要經濟基礎。
我大華夏曆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盛世,乃是因為文景之時是漢家休養生息政策的高峰,同時也是貨幣政策最寬鬆的時候,即放任民間私鑄,在寬鬆政策的背後是國家經濟的全面復甦,國家實力的急劇增長。
然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物極必反,隨著國家實力的增長,離政變休養生息政策已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