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斗小民心中,對於官府衙門是存了畏懼的,對於官敢得罪。*書院因此,當新泰縣縣令蘇青海穿著官服頂戴出現在集市上之時,原本圍著糧鋪喧囂的百姓漸漸安靜下來。
看著面前一張張面帶飢色的臉,蘇青海心裡說不出的沉重。
糧價三月初就開始上揚,到三月中旬已經是往年糧價的數倍。偷盜、搶劫,各種案件層出不窮。身為父母官,他看在眼裡,怎能不急?可急又有什麼法子,區區一名七品縣令,手上沒有糧食,雖然知道是燒鍋之害,往知府那邊送了不少關於建議限定燒鍋莊子的條陳,但都是石沉大海,半點動靜都沒有。
天下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就算沒有人對蘇青海說,他也曉得為何平日素來良善的百姓,突然有了強盜似的強大氣焰,還不是東兗道那個布政司告示給鬧的。
新泰縣在蒙山北,東兗道蒙陰縣在蒙山南。中間雖然隔著山路,但是往來串親戚、做小買賣的百姓還是不少。
蒙陰縣封燒鍋莊子、封糧鋪之事,新泰縣百姓盡有耳聞。
打三月二十四蒙陰縣貼出布政司衙門告示後,新泰縣的百姓就眼巴巴地等著、盼著,想著就算在泰安府那邊耽擱時日,平抑糧價的公告也要將到新泰了。
這一等,就是十來天,多少家典當了棉衣器皿,多少家的米缸、面口袋見空,多少家的孩子餓得半夜哭醒。
當希翼漸漸破滅,帶給百姓的是更深的絕望,仿若從雲間跌落到深淵,只剩下無盡的黑暗與悲慘。經過內心深處的掙扎,越來越多的百姓認清,若是聽從老天爺的安排,那怕是就要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因飢餓而離世。
哪裡有糧?就算是早先不知道,如今大傢伙也盡知曉了。燒鍋莊子有糧!縣城鎮子上地糧鋪有糧!滿心的絕望。又化作滿身的力量,大傢伙浩浩蕩蕩地往燒鍋莊子去了。
在飢餓地民眾面前,叫囂的莊子管事、裝腔做樣的護莊打手都成了擺設。
糧食在哪裡?大家流水般湧向燒鍋莊子的糧倉。望著這些窮老百姓的背影。被推搡到一旁、身上還被踩了兩腳的莊子管事不禁“呸”了一聲,當誰是傻子不成?且不說因東兗道燒鍋莊子的被封,他們這些莊子正加緊燒酒來搶佔草原的買賣份額;就是東兗道燒鍋莊子被迫的“平價售糧”,也使得他們警醒不已。*書院
哪個莊子還敢留著糧食?使喚人手日夜不停地操勞,將糧食都蒸熟,拌曲,等著酵。
看著已經不能入口地糧食,再次絕望的百姓無比憤怒。酒缸碎了,酒香瀰漫。用烈酒與酒糟將肚子填個半飽的人們,想起自家等著米糧下鍋地父母妻兒,又結伴湧進縣城。湧向糧鋪。
蘇青海抬起胳膊,還想勸百姓們散退。省得觸及國法,後悔莫及。隨行而來的一個衙役,因被這突事件擾了百花樓地好事。一鞭子抽了過去。
被抽中的那人滿臉的血漬。紅晃晃地。
刺得人眼睛生疼,讓大家忘記了對朝廷與官府地畏懼。場面立時一片混亂。
蘇青海叫嚷著,又有哪個會聽見?糧鋪地大門被撞開,百姓們聞著米糧的香氣,大聲地歡呼著,使勁地擠上前去,拉下搭在肩膀頭地口袋,往裡面裝糧食。
沒有擠上前裝糧食的人們帶著小小的失望與無盡的希望,又湧下另外一家糧鋪,如法炮製。
一家一家糧鋪的糧食被分光,人群卻越來越龐大。像時疫一般,得到訊息的百姓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與到這“分糧”的大軍中。
短短四日,民亂已經由新泰縣,席捲到萊蕪縣、肥城縣。泰安府早已得了訊息,全城戒備,雖然沒有糧鋪被搶之事,但是城外的燒鍋莊子則無法倖免,更多地承受了無糧百姓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