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楊雲對待政治,一向選擇不站邊,絕對不會說出如此偏向於一方的意見。
當得知楊雲也有意廢黜太子時,咸宜公主最為驚訝。
之前她幾次問詢有關楊雲對此事看法,就是想拉楊雲入夥,結果楊雲都答非所問,巧妙避開,眼下楊雲已成為外戚,自成一派,卻發出廢太子言論。
“楊道長,這種話可不要亂說。”
李瑁臉色變得很難看。
他不想牽累其中,也不想楊雲因此而被朝廷追究責任,畢竟廢立太子之事,不是臣子應該摻和進去的。
咸宜公主則一臉堅毅地問道:“不知楊道長對於廢太子這件事,有什麼好主意?”
“咸宜!”
李瑁又要開口教訓妹妹。
咸宜公主豎起玉掌,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然後道:“母妃早就動了廢掉李瑛,立十八哥你為太子的想法,這在朝中根本就不是秘密……你以為你不說,太子就不會記恨?”
“若我們這位兄長當上皇帝,你以為有母妃以及你、我的活路?”
這話倒是不假。
現在武惠妃廢黜太子的態度極為堅決,李瑛非常痛恨,若李隆基突然去世或者禪位,李瑛順理成章接過皇位,以李瑛狂妄自大且錙銖必較的性格,非把看不順眼的人給一鍋端了不可。
這也是楊雲要除掉李瑛的動因之一。
李瑁聽到這話,臉色越發慘白,訥訥不言,因為他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
“楊道長請繼續說。”
咸宜公主望著楊雲,想知道楊雲有什麼好建議。
楊雲道:“敢問壽王和公主殿下一句,眼下陛下對太子最不悅之處,乃是為何?”
“這……”
咸宜公主稍微思索後,好像找到方向,“必然是太子驕縱,當日他在宮宴上桀驁不馴的表現,令父皇大為光火,若非顧念他是太子,代表了皇家的臉面,早就懲罰他了,那可是在外邦使節面前,讓父皇下不來臺!”
“那就是了,既然陛下對太子驕縱不滿,那若是太子提兵進入皇宮,陛下會如何對待呢?”
楊雲試著引導。
眼下不到跟武惠妃交惡的時候,得先把共同的敵人,也就是未來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李瑛給解決掉。
李瑛完全沒有明君聖主的潛質,論治國能力,或許還不如李瑁呢,這種人想讓楊雲效忠,楊雲自己都覺得寒磣,最好辦法不是他親手除去,而是按照歷史,由武惠妃來動手,他只是提出建議,在背後推一把罷了。
“太子怎會隨便提兵進宮?這有些難辦吧?”咸宜公主蹙眉。
歷史上武惠妃的確是以宮禁有盜賊為藉口引誘李瑛披甲帶兵進宮,讓李隆基以為兒子要謀朝篡位,將太子李瑛以及一同進宮的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貶為庶人並賜死,事後難道李隆基不知誤會了兒子?
在楊雲看來,李隆基就是以如此方式除去對他帝位威脅很大的太子,很可能始作俑者就是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