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風險投資來說,一般追求的是數十倍的收益,高盛也是如此。如果不是阿里的創始人團隊堅持之下,高盛亞洲並不想出讓阿里的股份。
三方談判進行多輪後,高盛和新興投資都不願意讓步。等到一季度結束的時候,網際網路徹底雪崩,高盛表示你要買可以,還是以百分之二十的溢價,得把我手裡的股份全部買過去。
六百萬美元阿里46.7%的股份,吳世強發郵件給周新請示的時候,周新只回了一個字:買。
這筆交易完成後,給周新帶來的興奮程度還不如收購英偉達一事。
不過新興投資順利成為阿里和騰訊背後的大股東,頗讓周新有種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豪情。
越是如此,周新越清醒,他知道自己已經拿了太多,能力和責任是對等的。
他需要表現出對應的價值,表現出沒我不行的價值。
在網際網路公司的創業過程中,創始人被踢出局的現象屢見不鮮,投資機構一般不會被踢出局,只是會不斷被稀釋股權。
新興投資無論在阿里還是騰訊,股份佔比已經很接近百分之五十了,因此這兩家企業的創始人都無法接受給新興投資優先跟投的權力。
甚至無論蔡崇信還是曾李青,他們內心都想好了,在和新興投資合作蜜月期結束後,要勸老闆,在後續的融資過程中稀釋新興投資的股權。
當然也許傑克馬和pony馬早有相同的想法,只是沒有告訴他們。
“企業類QQ事關騰訊的生死,今天企業類qq在粵省電信開始啟用,後臺工程師要隨時關注bug情況。”pony馬臉上寫滿了嚴肅。
QQ秀由於缺乏支付方式,產品很快做出來了,但是還沒有正式上線。
在當下,qq缺乏地推的能力,或者說騰訊還沒有意識到地推的重要性。
和QQ秀相比,企業類qq的進展要快得多。
12月底pony馬和周新聊完,在網際網路大會結束後回到鵬城就開始啟動企業類qq的開發過程。
從周新那裡拿到220萬美元后,他們可以擴充伺服器和寬頻資源,更多的開發工程師可以把精力放在開發上,而不是硬體運維。
短短兩週時間,企業類qq開始在內部啟動內測。
2月完善了程式碼加密和本地化部署工作,騰訊利用自己內部資源找到了粵省電信作為第一家試點公司。
千禧年,移動、鐵通、聯通這些都是弟弟,電信才是通訊行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這裡的巨無霸是指員工數量,根據資訊產業部綜合規劃司2001年釋出的《2000年通訊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電信全國有40萬員工,而移動只有11萬。
粵省電信員工數量同樣過萬,對於如此龐大的組織來說,他們對於一切有利於管理的方式都是持歡迎態度。
騰訊本身也是鵬城著名的網際網路公司,因此企業類qq以100萬元本地化部署的價格成功打入電信。
後續每年的維保費用是10萬元。
也就是說,這不是一筆一錘子買賣,後續騰訊還要不斷提供最佳化迭代服務。
對電信來說也不貴,平均每個員工成本也就不過十元左右,我自己從外面買一套郵箱系統都不止這個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