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 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下網際網路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下網際網路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 (1 / 6)

換做是網際網路泡沫巔峰時期,像英偉達這種公司,其背後的投資人壓根不會想著出售。

網際網路的寒冬影響的絕對不僅僅只有矽谷的網際網路公司們,還包括通訊行業、傳統計算機行業的這些企業。

大家都是一條線上的螞蚱,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通訊行業的巨頭思科市值暴跌,這是泡沫破裂的結果。

其原因要遠早於2000年,早在1996年阿美利肯電信法生效後,政府制定了有利於通訊公司擴張的商業政策和稅法,這導致通訊行業的產能增長遠遠超過了需求的增長。

而去年阿美利肯4G頻譜拍賣重新舉行,原本的拍賣勝利者無力支付高達10億美元的最終成交價,而二次拍賣的價格僅有2.8億美元。

該4G頻譜拍賣事件被彭博社挖出來,認為是通訊行業泡沫破裂的前奏。

大洋彼岸的寒風吹到華國幾乎沒有時差,不僅僅大陸地區受到嚴重影響,香江地區、霓虹、高麗這些新興市場的網際網路相關企業同樣受到嚴重影響。

一時間環球同此涼熱。

原本投資人能夠容忍你不追求營收和利潤,把精力放在做好產品贏得使用者上。

反正投資人和創業者,想的都是到納斯達克或者香江市場上市,先圈錢再說能不能盈利。

現在網際網路公司是一個坑,這已經成為了共識,再想去二級市場割韭菜幾乎不可能。

華國當下頂流的網際網路公司,搜狐、網易和新浪,想去納斯達克上市,納斯達克都明顯表現出了不歡迎的態度。

其中新浪被質疑的最嚴重,華國的三大入口網站只有新浪背後沒有周新的投資,連周新都不看好新浪,他們又靠什麼來說服美股的投資人呢?

至於網易和搜狐的上市路同樣艱難,原本他們都是趕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前上市,現在再想上市,負責上市的保薦人給出的建議是,能否讓Newman幫他們設計一款產品,好作為上市前的噱頭。

為了上市,網易退了一步,選擇在港股上市,比原本2020年才登陸港股市場要早了足足二十年。但是網易在港股上市能否成功還未可知。

由張朝陽掌管的搜狐則堅持要在納斯達克上市,整個搜狐的高管團隊密集路演。

從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到法蘭西的巴黎和德意志的柏林,搜狐高管團隊幾乎每天除了飛機就是在路演。

他們的路演宣傳方針也非常明確:“我們是華國的搜狐和Quora。”

阿里天使輪融資的最大股東高盛,正在和新興投資接洽,他們希望把自己手上阿里的股份以一個合適的價格全部轉讓給新興投資。

在網際網路大會上,周新和傑克馬相談甚歡,表示願意以一定溢價從高盛手裡把阿里的股份買過來。

蔡崇信在聽完周新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後,堅定要促成此事,有他在其中斡旋之下,高盛、新興投資和阿里在進行三方談判。

當時納斯達克指數下跌已經很明顯了,但是高盛仍然希望獲得足夠的溢價,他們是以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阿里46.7%的股份。

也就是說高盛對阿里的估值在一千萬美元左右。

在吳世強的主導下,新興投資願意以20%的溢價從高盛手裡買20%的股份。

高盛遲遲不願意,他們希望有50%的溢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