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後記二十九·大明學術界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二十九·大明學術界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1 / 4)

次日,各類會議正式舉行。

他今天沒有收到任何邀請,只能自己跑去蹭位置。

由於起床吃飯比較晚,那些熱門學術報告會,早就已經被人坐滿了,於是一路溜達尋找有空位子的地方。

很快就尋到一個廳,大概坐滿了五分之四。

門口和窗外,還趴著十多個太學生,他們只能在外面旁聽。

謝衍出示自己的學士腰牌,大搖大擺的走進去,屋外那些學生羨慕得要死。

主講人是個中年人,正在整理物品。

他瞅了瞅時鐘,終於開講“鄙人馮遂,感謝諸君願意聽我的報告。太祖當年建立農學的時候,就開始給天地間的事物分門別類。我們都知道,生物可分為動物和植物。動物又分為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我們曾經發現一些蛇類和蜥蜴,它們屬於非常特殊的卵胎生,但終究不會哺乳。而我在澳州的時候,發現了兩種既是卵生又哺乳的動物。請看圖片,太靠後的朋友可以走近些看。”

主講人說完,開始往黑板上掛圖。

臺下許多學者開始低聲議論,顯然被卵生哺乳動物給驚到了。

謝衍跟幾個後排學者,沿著過道往前湊。等他看清黑板上掛著的圖畫,頓時就無聲的笑起來,這特麼不是鴨嘴獸嗎?

主講人說道“以前也有學者發現這種動物,並將其命名為鴨嘴狸,但沒有注意到它其實是卵生。”

主講人隨即又掛出一張圖畫“這種也是在澳州發現的,當地漢民以為是刺蝟的親戚,把它稱作長嘴刺蝟。它就更奇特,是一種有袋卵生哺乳動物。把卵產在自己的育兒袋中,在育兒袋裡把卵孵化,幼獸繼續生活在育兒袋中吃奶。”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

就連屋外的太學生,也爆發出一陣驚呼。

接下來,主講人詳細描述鴨嘴獸和針鼴的各種習性。

講完習性猛地丟擲一個觀點

“我們透過長期觀察某種昆蟲或鳥類,能發現它們根據生活環境的變化,體表的顏色也跟著變化。又透過一些動物化石,發現某些動物的區域性改變。”

“而植物就更明顯,許多植物在北方一年生,在南方可以做到多年生。長期在某地生長的外來植物,在經過許多代繁衍之後,整個群落的性狀會一起改變。”

“如果同一種動物被天災分開,假設有一半生活在甲島,而另一半生活在乙島,並且兩島的生存環境相差迥異。那麼百萬年之後,經過無數代的繁衍,它們是否會變成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呢?”

“澳州是一個天然的實驗場,它地域足夠廣大,又完全與外界隔離。”

“我懷疑這種長嘴刺蝟(針鼴),在很久很久以前,跟刺蝟有著同樣的祖先。它們不知怎就到了澳州,因為環境改變而變成卵生,並且有了育兒袋,但又保留著哺乳習性。”

“這種鴨嘴狸(鴨嘴獸)也是如此,它來到澳州以後,不但變成卵生,而且長出鴨子嘴巴。”

“雖然我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但澳州曾經的環境,多半更適合卵生,又因為蛇蜥眾多而迫使動物長出育兒袋。”

“動物和植物都是可以隨環境改變的,我稱之為生物衍化。而且同樣的環境,迫使不同的動物,朝著相同的方向衍化,比如澳州的有袋動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